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逆向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一)考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考情分析1.考点分布在高考中,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往往侧重于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2.命题方式(1)以区域图或某种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2)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类型、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3.具体考查方式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展示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农业类型的发展状况,评价其区位条件,一般有三种设问方式:一是直接评价某农作物的区位因素,这类试题,考生需要多角度分析,针对其优、劣因素展开论证;二是给出限定条件,如评价其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或评价其自然某一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三是开放性的区位评价,如某地是否适合大力发展某种作物,并要求考生说出观点。(三)学情分析私立学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较为缺乏地理学科思维,但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具备对区位因素的分析能力,通过多次测试初步具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但在论证与探讨地理问题方面尚有欠缺。故在本节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在讲解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方面可以由学生回顾和归纳总结,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辨自然地理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此该点作为本节课第一个复习重点;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可采取活动探究的方式,在带领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复习后,以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准确获取材料信息,培养他们探究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四)重难点的确定针对以上考情、学情,通过区域图,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贯穿于农业生产活动始终,是教学和高考的重点,因此本节课重点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图文资料,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以人地协调的眼光看待区域农业生产,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五)教学目标设计(下表)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价值引领1.区域认知: 分析区域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综合思维: 通过区域农业生产现状、农作物生长习性的分析,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人地协调观: 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 1.通过“景迈山万亩茶园”茶树的生长环境,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举例说明自然和社会因素中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图文信息,简述区域农业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分析农业生产的现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科学农业发展观(六)重点难点解读图文信息,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七)教学方法案例探究、合作探究二、教学评价方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法如下:1.课堂提问提问是课堂评价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手段,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有效了解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明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解决问题。2.课堂讨论在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答题技巧后,由教师给出相应材料,学生进行讨论,针对材料提出设问并解决问题;3.课后练习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整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三、教学过程(下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通过世界三大饮料“可可”、“咖啡”、“茶”的图片引入话题,探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吃喝问题,进一步引入本节课的课例——景迈山万亩茶园的发展 看图思考 激趣引题考点 分析 在PPT上展示考纲、考情分析、考法指南以及核心素养,教师进行引导 观看考点分析 明确考点的重要性授课 授课 (一)环节一:案例自主探究 1.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景迈山万亩茶园》(剪辑自《航拍中国 第三季 云南》,时间1min47s) 看视频并结合所发课前资料,了解景迈山万亩茶园 以视频的生动画面,使学生对景迈山万亩茶园的地理环境等方面具有初步感知2.自主探究①:区位因素分析 针对农业发展的区位选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以景迈山万亩茶园的茶树生长为例,进行第一个问题探究,也是本节重点问题的探究——茶叶生长的区位优势 材料一 茶树,喜光怕晒,喜温怕寒,喜湿怕涝。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景迈村辖区内的“千年万亩茶园”,有近2000年的种茶历史,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全县茶叶面积达29.4万亩,其中古茶园2.8万亩。芒景村有古茶面积1200亩,生态茶面积9000多亩,茶叶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以上。其产出的茶叶品质优良,茶体肥嫩柔软,白毫丰满,茶香浓郁享誉中外,具有香高、性烈、味厚、气足以及形、质、色、香、味、气、韵俱佳的特点。古茶园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图中B地为景迈山万亩茶园位置示意。 问题1:根据材料分析景迈山发展茶树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名提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一定点评,并展示思路和答案。 学生阅读图文材料,思考并在学案上写出答案。 学生回答问题。 开门见山,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探讨的问题,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学生合理的获取材料信息,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授课 3.区位因素分析思路: 切入重点知识: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教师对自然因素进行重点解释,并提问或引导学生举例证明。 具体的为: (1)自然因素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日温差 地形:地形、地势、面积 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 土壤:酸碱、黏度、疏松度等 该部分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并进行具体解释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决定类型和规模 交通:影响商品率、销售范围 政策:干预生产 技术:良种、生产技术等 该部分可略讲 适时做笔记,思考并举例说明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分布、种类等各方面有不同影响,需要学生辨析,故重点解释。 社会经济因素相对容易分辨,故略讲授课 4.自主探究2:农业生产问题及影响 材料二 普洱茶有古树茶和台地茶之分。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由于存世较少,所产茶叶内质丰富,口感更能体现其独特魅力。台地茶是采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在条列式高产的现代茶园中出产茶叶,其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稍逊于古树茶。图示台地茶茶园。 台地茶园 古树茶采摘 PPT上展示台地茶园,以及古树茶采摘,提出问题2:指出开发古树茶存在的问题; 以及问题3:简述大规模种植台地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点名提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一定点评,并展示思路和答案。 学生依 据材料, 思考并 回答问 题。 以古树茶采摘和台地茶的大规模种植作为对比,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古树茶采摘的困难,以及大规模发展台地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此引导学生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的不合理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在进行农业发展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问题,也会进行改良和调整,但同时,也会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此引入下一个环节的探讨。5.自主探究3: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引出最后一个问题, 问题4:为勐海县做大做强景迈山普洱茶产业提出有效措施 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展示思路和答案。 学生依据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借由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措施类问题的答题思路,并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我们既要顾发展,更要重视生态保护。6.小结 板书小结,带领学生总结案例和问题分析思路。 与教师一起总结 适当总结,加深印象,为下一环节奠基授课 (二)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 根据教师所给材料,分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1.根据材料和所学,提出一个与本节课复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并思考答案; 2.小组派代表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3.由其他小组派代表解决本小组的问题,例如:第二小组的代表负责解决第一小组代表的问题;第三小组解决第二小组的问题,以此类推。 材料:帝王蟹又名石蟹,属大型深海蟹类,因其体型巨大而得名,最大体重达10公斤之巨,素有"蟹中之王"的美誉。食谱范围极广;其生存环境对水质要求高,深度约850米,水温在2—5℃,最低水温也要达1.4℃。帝王蟹原产俄罗斯,后引入挪威海,并在此泛滥成灾。每年的4至6月,帝王蟹在挪威350米远的浅滩产卵,每只母蟹繁殖卵150 000至400 000粒,可产近万只成活小蟹。肉嫩味美的帝王蟹常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据悉,我国各大城市生鲜超市里,一只活体帝王蟹单只售价近千元。顾客用APP下单成功后,30分钟便能收到送至家中的帝王蟹。而在实体店内,顾客可亲身经历选购、加工、饮食整个流程。图为挪威海位置图。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答案进行点评,并对答案进行评分。 小组讨论,根据材料提出问题,并分析答案; 小组派代表到黑板泄出问题 其他小组思考并回答问题。 该部分对学生要求较高,每一位学生经过讨论后,需要提出适当的问题,分析出答案。并需要思考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 通过该部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对本节内容进行升华,加深和巩固本节课的印象。总结升华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给出农业区位选择类题型的分析思路: 教师结合“解决措施”的原则,进行本节课的价值升华,引导学生在看待发展问题时,不仅要注重发展,更要注重尊重自然规律,才能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与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总结和归纳农业区位选择类题型的分析思路,进行升华。并引领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发展农业,是为了经济发展,也是为了社会民生,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保护生态。四、板书设计五、反思重建本节课是近年高考中一个重要表点的复习课,根据近年的考点分布将本节内容的重点确定为:解读图文信息,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在教学中设置了两个环节,一是案例探究,以“景迈山万亩茶园”这一案例整体回顾农业区位因素类题的考法,通过设问来具体对农业活动类问题进行巩固;环节二是小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尝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以总结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升华。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小组讨论不够充分的情况:在进行讨论环节时,由于时间关系,并未让学生充分讨论,而是直接请学生写出设问,既浪费了时间,又阻碍其思维进一步发散;好在对问题探究较认真,各小组能较为准确回答问题,有一个较好的收尾。今后教学,应该更加开放,让学生充分讨论;此外,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节约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