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洋流课时2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洋流课时2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四章第二节 洋流第二课时
摘 要: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以《小猎犬号航海记》为主要线索,采用历史文献结合现实状况的方法分析地理问题。课前指导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小猎犬号航行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课堂选取达尔文考察过程中对气象气候、动植物分布描述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洋流对航海、气候、生物分布及海洋污染等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层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日本核废水排放为切入点,安排课后探究作业。引导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关注全球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环境政策,以及面对环境问题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态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洋流;《小猎犬号航海记》;地理环境;人类活动
一、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要求:Ⅰ-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1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
内容解读: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是大气最主要的水源和热源。学生在必修“地理1”中,对洋流的概念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有了基本了解。本条课程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影响航海速度和安全、影响沿岸的气候、影响生物分布、影响海洋污染物的净化和扩散等等。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洋流的影响,因此教学时适宜采用案例教学。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学生搜集、分析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地理教学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贯穿地理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教材第二节《洋流》共三个框题内容:“洋流的形成”、“全球洋流模式”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课时主要学习第三框题内容。该部分教材内容十分简洁:首先以摩尔曼斯克为例简单介绍了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然后以“世界四大渔场分布”为例阐述洋流对渔业资源分布的影响,最后直接陈述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在阐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首先综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输送的影响,然后分述洋流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尽管所列摩尔曼斯克一例非常典型,但并没有呈现洋流如何具体影响气温和降水。教学时可以例举更加详细具体的案例加以说明。教材阐述洋流对生物的影响时,举例说明了世界渔场的分布是如何受洋流影响的。洋流对其他生物(比如植物)的分布有没有影响?这是教学时学生可能会提及的问题。因此,课前可以收集洋流对其他动物、甚至植物分布影响的案例。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教材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告知结论,并没有举例说明。为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时可以创新性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洋流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如结合历史上或近现代重要的航海事件,分析洋流对航行安全和航行速度的影响。又如结合海洋污染相关的时政热点事件,引导学生以世界的眼光关注全球海洋污染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教学目标:
⒈课前指导学生绘制小猎犬号航行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⒉以《小猎犬号航海记》为主要线索,分析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响,提高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⒊引导学生以世界的眼光关注全球热点地理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设计思路
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以达尔文所著《小猎犬号航海记》为主要线索,采用历史文献结合现实状况的方法分析地理问题。学生课前阅读《小猎犬号航海记》,依据达尔文航海日志记载,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小猎犬号航行图。在地图的绘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上课时,首先通过学生在黑板上绘制洋流分布模式图,复习回顾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然后以介绍达尔文随英国皇家军舰开展科学考察的《小猎犬号》视频片段导入新课。教学以达尔文环球探险描述的生动的所见所闻为主要材料,结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四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探究活动一以小猎犬号航海路线图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分析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探究活动二以达尔文对航海沿线气候特征的描述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探究活动三以达尔文环球探险所记录的沿线生物分布情况为线索,探究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探究活动四以加拉帕戈斯群岛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的现状为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四个探究活动紧紧围绕小猎犬号航海这一主线展开。探究过程充分落实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分层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学会描述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地理学习与研究的方法。最后,以日本核废水排放这一时政热点问题安排课后探究作业,引导学生以世界的眼光关注全球地理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环境政策和对待环境问题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态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学生在黑板上绘制洋流分布模式图,复习回顾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视频导入】播放《小猎犬号》视频片段,简单介绍达尔文随英国皇家军舰小猎犬号开展的科学考察之旅。
引言:今天,我们就以达尔文的航海日记为线索来探究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
[情境1]
材料一:学生绘制的小猎犬号航行图(课前指导学生依据《小猎犬号航海记》绘制航行线路图)。
材料二:“2月4日——从智鲁岛起航。……我们沿着海岸北上,浓雾弥漫,咫尺不见,8日晚上才到达瓦尔迪维亚。”[3]秘鲁寒流流经区比周围气温低7°~10℃,使近海岸洋面多云雾。
合作探究:
任务1:阅读材料一,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小猎犬号航线选择的合理性并举例说明。
任务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学生答案示例:小猎犬号大部分航行线路与洋流分布一致,且航向与洋流的流向相同。如:起航后沿加那利寒流航行至加那利群岛;从巴伊亚沿巴西暖流航行至火地岛;在南美洲西海岸沿秘鲁寒流航行至加拉帕戈斯群岛等等。这样可以加快航行的速度,节省体力……
小结:洋流可为航海提供辅助动力,加快航行的速度,在航海技术不发达的帆船时代,其作用尤为明显。寒流流经海区或寒暖流交汇海区,容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的安全。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阅读《小猎犬号航海记》,依据达尔文航海日志记载,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小猎犬号航行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通过分析小猎犬号航线选择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二】
[情境2]
材料一:“7月12日——我们停泊在秘鲁海岸上的伊基克港口,南纬20度12分处……整个地区完全是沙漠,每过数年才下一次小雨……”;“虽然位于赤道以南,这些岛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气候却不算太炎热,主要原因可能是来自南极的巨大洋流使岛屿周围的海水温度相当低。”[3]
材料二: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
合作探究:
任务1:阅读材料一,思考秘鲁沿岸降水稀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太炎热?
任务2:分析材料,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和世界气候分布图,思考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例举2例以上洋流对气候影响的典型案例。
小结:洋流是地球表面热量、水分的重要调节者。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了全球热量平衡。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设计意图:先摘用《小猎犬号航海记》中对沿线气候的描述,引导学生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和世界气候分布图,具体分析洋流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再利用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洋流对全球气候的整体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最后要求学生例举洋流对气候影响的其他典型案例,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提升。
【探究活动三】
[情境3]
材料一:“这只企鹅很勇敢,为了回到海里,它跟我斗,逼得我节节后退;估计除非使劲打它,决不会放弃。每前进一寸,它都坚守住,身体笔直、神情坚定地步步紧逼。”这是达尔文描述的在福克兰群岛巧遇的一只企鹅。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也见到了福克兰群岛企鹅的近亲——加拉帕戈斯企鹅。
材料二:“由于这些岛屿(基林群岛)完全由珊瑚构成,曾几何时只是被浪拍击的珊瑚礁,所有的陆地植物肯定全是海浪运来的……来自苏门答腊和爪哇岛的种子和植物被浪头冲上了这些岛屿迎风的那面……根据海风和洋流的方向,它们几乎不可能是从那里直接飘过来的……它们是先到澳大利亚海岸,并与那里的植物汇合再一起飘回来……这些种子发芽前,已经旅行了一千八百到两千四百英里。”[3]
材料三:教材图4-18世界四大渔场分布。
合作探究:
任务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从自然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角度思考洋流对加拉帕戈斯企鹅分布有何影响?结合小猎犬号航行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推测在小猎犬号航行途中可能遇到的渔场并说明理由。
任务2:阅读材料二,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来自苏门答腊和爪哇岛的种子为什么“不可能是从那里直接飘过来的”?并说明“它们是先到澳大利亚海岸,并与那里的植物汇合再一起飘回来”的理由。
学生答案示例:寒暖流交汇海区或上升流海区,海水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往往形成大型渔场。
受秘鲁寒流影响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环境气温远低于赤道其他地区,同时给这里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利于企鹅生存。
小猎犬号航行途中可能在好望角、加那利群岛等附近海域发现渔场,因为这些地方的洋流都是上升流。
苏门答腊和爪哇岛的种子先被西北季风吹拂下的洋流带到澳大利亚海岸,然后被西澳大利亚寒流和南赤道暖流带至基林群岛。
小结:洋流对渔场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洋流还通过影响沿岸气候、搬运种子等影响生物的分布。
设计意图:以达尔文环球探险所记录的沿线生物分布情况为线索,探究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两个探究任务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在探究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描述人文地理事物的空间现象及其变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
过渡:达尔文曾担心自己将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美丽与神奇昭之于众后,“会不会在今后给这个群岛带来灾难”。没想到,一语成谶。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加拉帕戈斯群岛生物物种锐减这一现实状况来了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探究活动四】
[情境4]
材料一:自被发现以来,加拉帕戈斯群岛生物物种锐减,如1970年至2004年加拉帕戈斯企鹅数量下降了60%,现存数量估计为1000多只,已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群岛生物锐减的原因之一就是海洋污染。
材料二:科学家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生物主要遭受塑料垃圾的荼毒。海洋专家测量海流和潮汐模式来回溯塑料垃圾的来源。他们认为,这个群岛的塑料垃圾逐渐泛滥的原因是其正好位于三个洋流的交点。海洋中的塑料污染跟随着洋流奔向四面八方,汇聚到了这个地方。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垃圾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西班牙、墨西哥和秘鲁。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分析塑料垃圾是如何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洋流对海洋污染有哪些影响?
小结:洋流使得海洋污染物随之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设计意图:以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加拉帕戈斯群岛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的现状展开探究。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设问:“作为地质学家的达尔文,在《小猎犬号航海记》中讲述地质学的内容比讲述生物学的还要多。该书为我们了解世界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与生动的例证”[3]。达尔文的很多地质研究结论是在化石或考古发现中推断出来的。由此,结合今天所学,我们可以借鉴哪些地理学习方法呢?
学生答案示例: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考古、历史文献等方法研究地理问题。地理事物或现象是发展变化的,都有其生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研究当前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很多时候要追溯到过去。历史资料,包括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依据。利用考古或历史文献研究地理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齐备的历史资料;第二不能把传说当作真实史料,也不能轻信前人对古代文献资料所作的解释;第三历史资料要结合野外考察或现实状况相互印证。
【板书】结合教学内容分步板书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小猎犬号航海记》为主要线索,以历史文献结合现实状况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探究分析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航海、气候、生物分布和海洋污染。课后请大家完成教材P96活动题和课外探究活动。
【作业布置】
1.完成教材P96活动题。
2.课外拓展:查找日本核污水排放相关报道资料,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讨论你对此举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了解通过考古研究、历史文献分析地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利用板书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结构框架,利于学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通过总结提纲挈领地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时政热点问题,安排课后拓展作业。引导学生以世界的眼光关注全球地理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的环境政策和对待环境问题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态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