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 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问题研究 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问题研究 火星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分析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增强综合分析能力。
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探究人类定居火星的条件与风险,增强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地理实践力。
应用“地球的宇宙环境”等所学知识,结合“知识拓展”提供的资料,加深对“行星地球的特殊性”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强化人地协调观。
通过“设计”火星基地,提高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激发想象力,提升地理实践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用好奇抵达远方》宣传片,讲述中国航天探索的历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对深空探索的思考,激起学生探索发现的好奇心。
师:同学们,你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是否对无边无际的宇宙充满好奇?好奇心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最可贵的精神,我们先来观看一个关于好奇心的宣传片,看人类的好奇会带领我们抵达哪里。(播放宣传片)
看到我们国家航天探索历程是否心潮澎湃,也是否激发出你自身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保持这份好奇心,我们一同来探索火星,探索未知宇宙!
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7个月后探测器将飞抵火星,经过2至3个月的环绕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任务将开展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展示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图
【思考并讨论】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有哪些?
因素 原因
天气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对航天器进行跟踪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高,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高
交通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 处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设与人迹罕至的山区、沙漠地区
【转承】为什么要建造火星基地?
在太阳系中,火星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开启了火星探测之旅。
科学家设想在火星上建立人类定居点。假设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所有的难题,可以顺利将人送到火星,那么就必须建造一个火星基地。
【思考】如何在火星建造基地?建造火星基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讨论】讨论“建立一个火星基地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问题的研究思路
  A阅读收集资料,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
  b分析火星基地应具备的基本的生命保障条件。
  C阅读收集资料,了解人类目前在生物圈研究领域的成就。
  d分析火星基地的基本功能,绘制构想图
  一、收集资料,了解火星表面的自然状况。
【教师】收集课本资料1火星资料及网络资料
材料一: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火星的宇宙环境)
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2/5。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平均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35.244秒,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的体积、质量与运动特性)
火星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我国古书上称火星为“荧惑星”,古罗马称之为“战神玛尔斯星”。(火星土壤)
材料二: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陨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火星水)
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大气与温度)
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大气)
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火星水与温度)
  【学生】略。
  【活动】指导学生结合课本资料1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1.回顾“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列举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2.从“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火星体积与质量”、“火星大气”、“火星水”、“火星土壤”等维度对火星资料进行归类。
  3.从四大圈层的角度,对火星与地球的自然状况做出对比。
  二、分析人类在火星生存的条件
  【教师】分组研究并讨论。
  第一组分析火星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第二组分析火星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共同探讨如何“改造”火星,使得人类可以在火星生存。提示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改造火星,而非仅仅建设“火星基地”。可以适当介绍“外星环境地球化”等火星改造计划。
  【学生】展示成果
  【小结】适宜的条件,如火星也是围绕太阳运行、绕轴自转的行星,火星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接近,宇宙环境安全,有大气层,有大量的水等。
  不适宜的条件:
  大气:火星的大气层极薄,这就意味着航天器在火星表面下降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在减速上不会起到多大作用,这也意味着火星上缺乏供人类呼吸的氧气。
  温度:火星上的平均气温华氏零下52度,冬天两极的温度,更是低到华氏零下225度,所以火星大部分地区都是四季严寒的状态。
  液态水:严寒的气温无法存在液态水。
  恶劣的环境:火星上还经常有非常严重的超级大沙尘暴,大风也不是人类能直接抵抗的。火星上没有食物来源,还需要承受住强烈的宇宙射线。
  【过渡】尽管目前人类要在火星上无法生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并非不能实现。如何改造火星不利人类生存的条件以及是否可行,看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三、阅读资料2“绿航星际”
  【提问】1.“绿航星际”实验平台为什么要在封闭环境进行?
  2.“绿航星际”实验平台在模拟什么?
  3.“绿航星际实验对火星基地的建设能提供哪些参考?
【讲解】火星表面环境恶劣,人类很难生存,或许可以尝试在密闭的人造环境张生存。封闭环境内的大气、水和食物的循环再生,恰好就是在模拟地球表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如火星并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可以尝试制造人造可循环的封闭环境,“绿航星际”基于生态学原理实现封闭环境内的大气、水和食物的循环再生,建立适合人类长期驻留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体系,减少地面物资补给需求,为人类走向火星打开了新局面。
展示学生手工制作的火星基地模型。(地理实践力)
  四、分工设计
  假设火星基地分为登陆区、居住区、科研区、能源区等几个站区。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站区,从形态、功能、防护等方面提出一个设计方案。最后画示意图,把不同站区对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火星基地。
  要求:课堂分组,讨论并记录小组可能面临的问题;课下分小组搜集资料,请教老师、专家等形成完成任务要求,并形成设计方案;课堂成果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