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4.1.2空气的成分 学历案 (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4.1.2空气的成分 学历案 (无答案)

资源简介

初 中 化 学(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第二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学习目标】
通过认识工业上分离空气中各成分的过程,初步了解分离原理。通过走进生活,找出空气中各成分应用的实例,感受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认识空气质量报告结合学习目标二,关注空气质量,树立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评价任务】
1.自学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完成练习1-2;(对目标1进行评价)
2.合作完成实验探究4-2,进行反应现象、反应原理、实验结论等方面探究,完成练习3;(对目标2进行评价)
3.自学探究活动天地4-1及多识一点,认识空气质量报告完成练习4-5(对目标3进行评价)
  【学习过程】
  1.资源与建议
(1)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气体,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相关,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可以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本节的学习循着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关注空气质量三部分进行,以空气的成分为核心,通过科学家的发现史和分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体会混合气体中成分测定的方法,同时介绍了空气的各种成分的用途,并通过介绍空气质量状况,引起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节课中安排了一个“实验探究”,其目的就是学习“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初步学会检验二氧化碳,初步学会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初步学习通过对比实验获得实验结论。
(2)本主题的学习重点、难点是了解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取氧气的过程。
了解空气污染的形成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中注意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阅读观察、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等具体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2.课前预习
在第一课时我们已经认识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面的知识你能知道吗?如果你知道请直接回答,如果不知道请看书预习后回答填写。
(1)把空气从气态转变成液态,是一种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水和二氧化碳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含有 ,可以用学过 水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自然界中通过植物的 使二氧化碳转变成氧气。
(3)人们使用氦气替代氢气填充气球的原因是  和  。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3.课中学习
观看投影,交流课前预习。
学习任务一:认识空气各主要成分
阅读课本76-77页内容,认识空气的组成,完成以下问题。
工业上分离空气各种成分的方法:
原理:通过 使空气液化,再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 不同,使他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气化,逐一分离。氮气的沸点比氧气______,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二、氧气的用途
_____________:登山、潜水、医疗、太空行走等。
_____________:炼钢、气焊、气割、宇航等。
三、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化学性质: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
用途:1、工业上生产_________________。
2、食品包装时,常充入氮气作__________剂。
3、液氮常作__________剂,冷藏血液等。
4、作灯泡___________。
四、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又叫作“惰性气体”。
用途:
1、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填充在灯泡中,用于制造霓虹灯等多种用途_______。
2、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的______________。
练习1:氮气的用途很广泛,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A、合成氨制氮肥 B、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
C、医疗上作为重危病人的急救气
练习2:了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在包装食物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入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腐败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防腐,原因是( )
A、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B、通电时会发出有颜色的光
C、是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 D、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学习任务二:关注空气质量
阅读实验探究4-2,合作讨论实验方案,初步明确实验原理,利用之前收集的气体样本展开实验。小组内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整理结果的同学分工合作。
实验前讨论:
1.我们怎样来收集空气样本??
2.怎样简单比较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低?
3.为了保证使用结果的可比行,除了要考虑气体的体积相等外,还需考虑哪些其它因素?
实验序号 样本气体来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2
3
练习3:
实验一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低时,除了要求被检验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 ______相同,实验现象是 。
学习任务三:认识空气质量报告-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阅读书本P79—80,完成以下问题:
1、有害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大量排放,超过了大气自净作用,造成空气污染;
2、新闻中常说的PM2.5说指直径不超过2.5μm的 。
3、空气污染指数(API)_________,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练习4:2019年5月5日-5月31日,邓小平图书馆开展了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网上竞答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
B.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C.绿色出行,倡导“低碳生活”
D.焚烧落叶,减少垃圾运输量
练习5:2020年,某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4天,同比增加18天,主城区优良天数比率为88.5%,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在现行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SO2
B、CO2
C、NO2
D、可吸入颗粒
 
【检测与作业】
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空气经液化、蒸发获得氧气的过程中,最先蒸发出来的是氧气
2.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
B.倡导市民骑自行车上、下班,减少雾霾
C.就地焚烧大量农作物秸秆会加重雾霾
D.为了减少雾霾的危害,禁止使用燃料
3.下列叙述不能体现“环境和科技和谐发展”相关主旨的是(  )
A.“水域蓝天,拒绝污染”:严控PM2.5排放,改善雾霾天气
B.“化学,引领科技进步”:研究合成光纤技术,让通讯更快捷
C.“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综合利用煤和石油,发展绿色化学
D.“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积极开发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4.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氦气可制作霓虹灯
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腐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D.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5.2021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这一主题旨在强调:关注地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B.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
C.将农田中的秸秆就地焚烧
D.出行方式尽量采用步行,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
6.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
(1)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角度:说明下列应用利用了气体的什么性质。
①氮气填充食品包装袋 ______。 ②稀有气体作霓虹灯 ______。
(2)从环保的角度:
①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______(填序号)。
A.CO B.CO2 C.SO2 D.NO2
②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填序号)。
A.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
B.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C.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D.PM2.5的颗粒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开放式作业:
运用你所学的知识,课后收集资料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并提出相应措施?形成一篇小论文,字数不限。 
  【学后反思】
请尝试总结本主题的重要知识和学习中的思维方法,或写下自己需要求助的困惑,或分享何以学会的策略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