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地理 课题 植被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时间教材版本 2019年人教版课标要求 1、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 和 核心素养 1.人地协调观:认识植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综合思维:认识植被演化的过程,了解植被的形成、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 3.区域认知:结合不同的植被景观,知道其形成的自然环境。 4.地理实践力:观察、识别与植被有关的环境要素,具备一定的观察、调查等合作的意识、求知的态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植被演化的过程和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 难点: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对比分析、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一课时《植被与环境》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种树” 播放《5亿人在手机上种树》的视频 设问:1、在哪种树? 2、种的什么树? 3、为什么种的主要是梭梭树,而不是其他的树? 学生观看视频,获取视频中的关键信息。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并且在课堂上完成一次种树。设计情境 课堂种树 阐述规则:班级成员分成4个小组,课堂过程中老师会设计不同的问题,并从举手人数最多的小组抽一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将为所在的小组获得10棵树苗;如果答案不全面,其他小组可做补充,补充的小组和回答的小组各获得5棵树苗。在最后环节“为我们的家园添点绿”种树最多的小组获胜,并获得种树纪念奖励。 学生熟悉“课堂种树”规则 铺设“课堂种树”游戏情境,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自主学习 概念和分类 一、植被的概念和分类 设问:什么是植被?结合书本,可以如何分类? 学生快速阅读书本,找出答案,举手抢答。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获取关键信息的自学能力。读图判断 概念和分类 展示图片景观 设问: 图中景观是否属于植被?如果是植被,那属于自然植被还是人工植被? 结合概念和分类,读图判断图中景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的眼睛。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总结 过渡 同学们判断的非常好,植被要满足的三个要点:1.一定的地方。2.成群共同生长。3.各种植物的整体。单株植物并不属于植被。 那植被和环境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植被的演替过程。小组讨论 裸地上自然植被演替过程 教师展示:裸地植被演替动画过程 设问: 1、该裸地演替过程中出现的植被先后顺序是什么? 2、演替过程中植被的出现对环境产生了什么影响? 3、演替过程中环境对植被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裸地演替为稳定的植被时间尺度如何? 请同学上台用图示法演示植被如何演化。 各组结合动画演示讨论植被演替过程,并派代表上台演示。 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教师总结 过渡 从植被的演替过程中,我们发现植被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最终稳定的植被,这样的过程需要百年以上的漫长时光,所以我们的同学们一定要保护好地球上的植被。 一般稳定的植被中,会形成一定的成层现象,我们来观察一下。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读图观察 森林中的成层现象 教师展示:图5.2森林中的成层现象 设问:1、自上而下分为几层? 2、各层高度和光照强度有什么对应关系? 3、各层植物种类和形态有什么特点? 4、这种垂直结构仅与光照有关吗? 学生观察图5.2并讨论,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和综合思维。读图对比 影响垂直结构的原因 教师展示图片 设问:1、两幅图中成熟森林中植被高度有何差异? 2、两幅图中植物种类数量较多? 3、两幅图自上而下哪幅垂直结构更丰富? 4、这种垂直结构差异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对比两幅图,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成因。举手回答问题。 利用对比法,深入剖析成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归纳垂直 结构规律 环境影响植被的垂直结构。 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天然植被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下面我们观看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看视频思考 植被具有环境适应性 教师播放视频:《植被的多样性》 观看要求: 1、视频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植被类型? 2、各类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 3、不同类型的植被表现出了哪些生态特征? 4、从中你得到了植被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看视频,从视频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调查的合作意识。合作探究 为我们的家园添点绿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程度最高。近年来人口增长、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砍伐森林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当地土地荒漠化。 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气候湿润。由于人多地少过渡开发,导致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呈现出红色荒漠景观。 我们的校园为了加强绿化,准备栽培一些植物,你准备给学校添点什么植物呢? 老师准备了不同的树种,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将你们在课堂上获得的树种到你想种的地方,为我们的家园添点绿并阐述你的理由? 学生合作讨论,合理分配小组所获得的树苗,并排代表阐述小组的理由。 通过种树活动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在阐述理由的过程中中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比拼,我们各小组都为我们的家园添上绿色,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学们继续发光发热,为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83页的活动调查,并以“因地制宜绿化校园”为题,对校园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板书设计 植被 植被概况 概念: 分类: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的演替 植被的垂直结构 植被的环境适应性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