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第3节 氧气 学历案课时:1课时班级: 姓名:【课标要求】: 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催化剂的特点。【学习目标】: 1.在实验室中动手实验制得氧气,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药品的选用及原理--学习目标1评价任务2: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学习目标2评价任务3:实验制取并收集氧气--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任务1: :实验室制氧气药品的选用及原理---指向学习目标1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学习任务一:实验室制氧气药品的选用及原理。 学习任务一:自学课本知道制取氧气所需的药品和实验的原理。(时间:3min) 【说一说】 1.如何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自测一】 你认为下列哪些药品不能用来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说说理由。 ①水(H2O) ②二氧化碳 (CO2) ③氯化钠 (NaCl)④高锰酸钾(KMnO4) ⑤过氧化氢 (H2O2)⑥甲烷 (CH4) 表现性评价表准: 能认真观察实验,积极思考并能流利地正确的表达的,评价等级为A;在小组成员或其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的,评价等级为B;无法完成或结论不正确的,评价等级为C或D。 纸笔评价标准: 准确完成填空,评价等级为A;选择现错误的,根据出错问题,分别评价,等级为B 或C或D。任务2: 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学习目标2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学习任务二:会选择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 学习任务二:自学课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 时间:6min ) 1.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2.氧气的收集装置。 3.催化剂的概念。 【小组合作】 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自测二】 1.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何时开始收集,怎样判断收集满了? 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怎样判断收集满了? 3.催化剂的特点: 。 表现性评价标准: 根据自学课本并能主动举手正确回答问题的评价等级为A,在小组成员或其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的,评价等级为B;无法完成或结论不正确的,评价等级为C或D。 纸笔评价标准: 3道题目全部正确,评价等级为A;2道题目正确,评价等级为B;1道题目或0道题目正确,评价等级或C或D。任务3: 实验制取并收集氧气---指向学习目标3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学习任务三: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学习任务三: 小组合作 制取一瓶氧气 【自测三】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收集气体方法的选择: 表现性评价标准: 根据实验能正确的分析、判断和表达的评价等级为A,表达不完整或判断有误,根据情况,分别评价,等级为B、C、D。【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检测与作业】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训 练 达 标 当堂训练 1.在实验室里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的目的是( ) A.使产生氧气的量增多 B.提高氧气的纯度 C.使其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D.使生成的氧气更干燥 2.下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从长颈漏斗加入水,导管口没有气泡逸出,说明不漏气 B.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收集气体,待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 D.盛有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时,液面要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①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_ ________,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 _。 ②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____(填字母)。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__;若收集的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氢气,则气体应该从____端通入;若E装置中盛满水,则氧气应该从______端通入; ③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立即用B装置收集氧气,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④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 ,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 (1)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2)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3)加热反应物。 纸笔评价标准: 12个空全部正确,评价等级为A;10个空正确,评价等级为B;8个空正确,评价等级为C;7个及以下正确,评价等级为D总体评价 本节课过程性评价等级中共获得 个A级, 个B级; 本节课结果评价为 级; 根据表现,选择一下,给自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