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教学方案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了解莫扎特及其作品特点。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不想长大》。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不想长大。师;对,这首流行歌曲就是SHE的不想长大。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典音乐与它有着一定的联系,看看大家是否能发现。【设计意图】以流行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课1.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思考:这首乐曲与《不想长大》有什么联系?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学生回答:有一段旋律一样;小提琴、大提琴、圆号。教师补充:小提琴属弦乐器,音色明亮优美。弦乐器家族还有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圆号属管乐器。2. 介绍莫扎特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 介绍乐曲创作背景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响曲。当时莫扎特穷愁潦倒,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有时候还需临时补贴。在此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那些灰暗的思绪如此频繁敲击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来驱走这些思绪。”g小调在他的眼里是凄切悲凉的,在他的作品《g小调弦乐五重奏》、《g小调小交响曲》都有相同的风格。4.介绍奏鸣曲奏鸣曲(Sonata),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器乐曲体裁,一般由三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常用于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一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5. 再听乐曲,分析乐曲。思考:乐曲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情绪是什么?学生回答:两个主题;第一主题激动欢悦;第二主题安谧优美。6. 跟随乐曲旋律哼唱。【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了解乐曲创作背景,更好地体会乐曲表达的情绪及情感。三、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莫扎特,感受到了他的音乐中传达的积极乐观的情绪,课下可以欣赏更多他的作品,总结他的音乐作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意图】对本课内容简单总结,布置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莫扎特作品的风格。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761年,首次作曲。1762年,莫扎特及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去欧洲各国献演,并获得成功。1764年,创作首部交响曲《降E大调第一交响曲》。1772年,16岁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茨堡宫廷乐师,结束了长期的旅行演奏生活。1781年,脱离对雇主的依赖,成为历史上最早的自由作曲家。1782年,歌剧《后宫诱逃》在维也纳首演。1784年,完成题献给约瑟夫·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1786年,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演。1787年,被任命为宫廷作曲家。1791年,歌剧《魔笛》首演;12月5日,莫扎特逝世。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共11张PPT)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导入听音乐思考:这是哪首歌曲?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思考:(1) 这首乐曲与《不想长大》有什么联系?(2)乐曲中使用了哪些乐器?新课新课小提琴大提琴圆号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和其他重奏、重唱作品,大量的器乐小品、独奏曲等,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新课创作背景莫扎特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响曲。当时莫扎特穷愁潦倒,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有时候还需临时补贴。在此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那些灰暗的思绪如此频繁敲击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来驱走这些思绪。”g小调在他的眼里是凄切悲凉的,在他的作品《g小调弦乐五重奏》、《g小调小交响曲》都有相同的风格。新课奏鸣曲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器乐曲体裁,一般由三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常用于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一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新课莫扎特的钢琴新课再听乐曲,分析乐曲。思考:(1)乐曲有几个主题?(2) 每个主题的情绪是怎样的?主部主题:激动欢悦;副部主题:安谧优美。新课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莫扎特,感受到了他的音乐中传达的积极乐观的情绪,课下可以欣赏更多他的作品,总结他的音乐作品的共同特征。奏鸣曲(Sonata),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奏鸣曲的概念是在16世纪作为器乐演奏的作品而确立起来的,以与声乐演唱作品的康塔塔相区别。奏鸣曲于17世纪初才专指某种特定的器乐结构形式。其常为三或四乐章的大型套曲结构,第一乐章大多为奏鸣曲式快板。奏鸣曲和奏鸣曲式这两个概念可谓是相辅相依,彼此互相促进、发展前行。奏鸣曲是一种多乐章器乐曲体裁,常用一件乐器独奏与钢琴重奏,一般由三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常用于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一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结构特点:古典奏鸣曲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快板;第二乐章是抒情慢板,常采用三部曲式、变奏曲式、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常采用复三部曲式;第四乐章是快速的终曲,常采用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维也纳古典作曲家所作的奏鸣曲大多是三乐章的套曲,比起四乐章的奏鸣套曲来,省去的主要是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也有省去第二乐章(慢板)的,如莫扎特的《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KV282)和贝多芬的第六、第九、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省去第一乐章的作品比较少见,如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KV331)和贝多芬的第十三、十四钢琴奏鸣曲。有一些三乐章的奏鸣曲式把四乐章奏鸣曲的两个中间乐章(或中间乐章与末乐章)合并成一个乐章,如贝多芬的《G大调钢琴奏鸣曲》(Op.14的第2首);包含两乐章的奏鸣曲很有可能是一个乐章一身而二任,如贝多芬的《G大调钢琴奏鸣曲》(Op.49的第2首)。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只有一个乐章,但结构庞大,音乐形象和速度、节拍变化频繁,并系统地运用主题变形的手法,虽是单乐章的奏鸣曲,却包含着奏鸣套曲的因素。现代作曲家所作的奏鸣曲,很多是像李斯特一样的单乐章奏鸣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也是作者最后的三部交响曲(6月26日完成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7月25日完成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8月10日完成的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之一。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念。这首交响曲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绝对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又是与《少年维特的烦恼》情景相似。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创作背景当时莫扎特穷愁潦倒,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有时候还需临时补贴。在此时,他在一封信中写道:“那些灰暗的思绪如此频繁敲击我,我曾作出巨大努力来驱走这些思绪。”g小调在他的眼里是凄切悲凉的,在他的作品《g小调弦乐五重奏》、《g小调小交响曲》都有相同的风格。乐曲赏析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甚快板,g小调,2/2拍,奏鸣曲式。开头在中提琴不安稳的和弦的伴奏下,由小提琴以八度演奏充满优美哀愁的第一主题,这段主题非常出名,后来经常被改编成为轻音乐曲单独演奏。在木管乐器加入后,弦乐声部的颤弓加剧,引出bB大调第二主题,弦乐与木管在亲切交谈,在发展部到来之前,乐队以下行音阶奏出。发展部首先为#F小调,随后频繁转调,引出再现部。在再现部中,乐章的两个主题同样由g小调奏出,第一主题更慌张不已,第二主题更悲凉婉转。其乐章的形式也出现于肖斯塔科维奇《g小调第十一交响曲》中。第二乐章:行板,降E大调,6/8拍,奏鸣曲式。乐曲虽然婉转,但其中保留了焦躁不安的情绪。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g小调,3/4拍。这不是宫廷风味的皇室小步舞曲,亦不是轻快亮丽的乡村舞曲,而是在绝望中悄然前行的叙事曲。小提琴的G弦,D弦奏出了g小调主题,阴森而悲凉。三省中部为明朗的G大调,情绪虽然平和起来,但很快又变得郁闷惆怅。第四乐章:甚快板,g小调,2/4拍,奏鸣曲式。乐章充满令人产生亢奋的狂热情绪,但仍有抑郁的色彩。乐曲以强弱分明的力度奏出忐忑不安的第一主题,令听众耳不暇接。第二主题为bB大调,忧郁而沉思。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主导,像第一乐章那样进行频繁转调。再现部调性安排与第一乐章相同,乐器绝望的结束于悲悯的g小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mp3 《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介绍.docx 【教学方案】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示范教案.docx 【教学课件】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示范课件.pptx 不想长大.mp3 奏鸣曲介绍.docx 莫扎特介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