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的三大史诗之一。艺术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马步最具特色。经典的蒙古族传统舞蹈大致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盅碗舞”等。传统乐器主要有马头琴、“雅托噶”(“蒙古筝”)、蒙古琵琶、蒙古四弦琴和蒙古战鼓等。建筑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蒙古包在《史记》、《汉书》等汉语典籍中,被称作“毡帐”或“穹庐”。在蒙文典籍里被称为“斡鲁格台格儿”,意为无窗的房子,现代蒙古语则称“奔布格格日”或“蒙古勒格日”,意为圆形或蒙古人房子。“包”字,出自满语。满语称蒙古人住的这种房子为“蒙古博”,“博”意是“家”的意思,“博”与“包”音近,因此,蒙古包则作为一种译音流传下来。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风土人情。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2005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共13张PPT)牧歌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导入观看视频,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蒙古族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新课建筑: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新课娱乐:赛马、摔跤、射箭。新课新课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蒙古族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篇幅较长,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曲调紧凑、篇幅短小。新课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风土人情。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课新课再听乐曲思考:(1)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新课发声练习要求:缓慢吸气,保持两秒钟,缓慢用“嘶”或“哈”音出气;小腹控制,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越长越好。新课试唱歌曲注意呼吸方式和长音的保持(可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小结蓝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让人心旷神怡,忘掉一切烦恼,希望同学们在蒙古族民歌中收获一份精神的享受。唱歌《牧歌》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了解蒙古族及蒙古族民歌风格特点;能够歌曲,体验歌曲音乐情绪及情感。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牧歌》,感受歌曲风格特点及音乐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蒙古族舞蹈视频。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吗?学生回答:蒙古族。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蒙古族,聆听他们的民歌!【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课1. 介绍蒙古族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建筑: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娱乐:赛马、摔跤、射箭。2. 初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思考:歌曲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曲调悠长、节奏舒缓。3. 介绍蒙古族民歌蒙古族民歌大体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类型。长调民歌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篇幅较长,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短调民歌节拍律动鲜明、曲调紧凑、篇幅短小。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风土人情。2008年6月7日,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再听歌曲思考:(1)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大草原的画面,蓝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雪白的羊群。表达了对蒙古大草原的热爱。5. 发声练习要求:缓慢吸气,保持两秒钟,缓慢用“嘶”或“哈”音出气;小腹控制,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越长越好。6. 视唱歌曲,注意呼吸方式和长音的保持。(可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感知音乐,增强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感受。三、小结蓝蓝的天空,漂浮的白云,让人心旷神怡,忘掉一切烦恼,希望同学们在蒙古族民歌中收获一份精神的享受。【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内容的简单总结,让学生感知蒙古族民歌的特点。《牧歌》是一首经典的内蒙古民歌,曾被无数知名歌手及歌唱家演唱,蒙古族青年歌手、天籁女声阿木古楞在2015年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歌王比赛六进三强之时演唱了这首《牧歌》。2016年山西卫视《民歌春晚》高保利、阿木古楞改编并合唱了《牧歌》。阿木古楞的演唱在语态上流露出了强烈的感叹、赞美之意,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节奏自由舒缓,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阿木古楞和高保利在《民歌春晚》合唱的《牧歌》,草原风和西北风联手演绎,为经典民歌作品增色不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da-ijvf1ngsiwbpnd3i.mp4 【教学方案】唱歌《牧歌》示范教案.docx 【教学课件】唱歌《牧歌+》示范课件.pptx 布仁巴雅尔+-+牧歌.mp3 歌曲介绍.docx 歌曲伴奏:《牧歌》_128k.mp3 歌曲范唱:《牧歌》_128k.mp3 蒙古族介绍.docx 蒙古族民歌介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