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乘着歌声的翅膀》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原为德国诗人海涅所作的一首诗,因门德尔松为其谱了曲而广为传播。其旋律舒缓、温柔、甜蜜,通常由女高音演唱。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欣赏歌词,思考: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新课乘着这歌声的翅膀 亲爱的随我前往去到恒河的岸旁 最美丽的好地方那花园里开满了红花 月亮在放射光辉玉莲花在那儿等待 等她的小妹妹玉莲花在那儿等待 等她的小妹妹欣赏歌词,思考: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新课(紫)罗兰微笑地耳语 仰望着明亮的星玫瑰花悄悄地讲着她芬芳的心情那温柔而可爱的羚羊 跳过来细心倾听远处那圣河的波涛 发出了喧嚣声远处那圣河的波涛 发出了喧嚣声欣赏歌词,思考: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新课我要和你双双降落 在那边椰子林中享受着友谊和安静 做甜美幸福的梦做甜美幸福的梦 幸福的梦海涅这首诗大约写于1822年,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新课海因里希·海涅,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过金融和法律。新课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新课诗歌成为海涅的武器,他在作品中对德国进行讽刺、嘲弄和攻击。然而,掩藏在这痛恨之下的,却是海涅对德国无法割舍的赤诚的爱。正是诗人对德国这种爱恨交织的感情,使他在流亡期间感到倍受惩罚:他成了一个无国可归的人。于是,他将对德国的爱以一种讽刺、仇恨的形式宣泄出来。在出版前言中,海涅写道:“你们放心吧,我跟你们同样热爱祖国。为了这种爱,我在流亡中度过13年的生命,也正是为了这种爱,我又要回到流亡中。”新课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欣赏歌曲,描述画面新课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教师范唱,学生有感情齐唱新课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合唱版本:分析两者在情绪表达上有何区别新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欣赏了印度恒河原野的迷人景色,仿佛可以闻到紫罗兰、玫瑰、白莲花的芳香;看到清澈的水波、碧绿的棕榈,月光下的花园,还有那善良的羚羊,心爱的人……这一切都融入歌声里、梦幻中,把人们带到了恬静、纯净,充满诗意的东方。《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以甜美的声音用有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浪漫气息。2.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了解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1.以甜美的声音用有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浪漫气息。2.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了解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原为德国诗人海涅所作的一首诗,因门德尔松为其谱了曲而广为传播。其旋律舒缓、温柔、甜蜜,通常由女高音演唱。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交流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二、新课1.欣赏歌词,思考:从歌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画面?乘着这歌声的翅膀 亲爱的随我前往去到恒河的岸旁 最美丽的好地方那花园里开满了红花 月亮在放射光辉玉莲花在那儿等待 等她的小妹妹玉莲花在那儿等待 等她的小妹妹(紫)罗兰微笑地耳语 仰望着明亮的星玫瑰花悄悄地讲着她芬芳的心情那温柔而可爱的羚羊 跳过来细心倾听远处那圣河的波涛 发出了喧嚣声远处那圣河的波涛 发出了喧嚣声我要和你双双降落 在那边椰子林中享受着友谊和安静 做甜美幸福的梦做甜美幸福的梦 幸福的梦——海涅这首《乘着歌声的翅膀》大约写于1822年,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设计意图】通过歌词赏析,形成同学们对于歌曲情感的初步认知。2.海涅海因里希·海涅,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1797年12月13日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杜塞尔多夫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学过金融和法律。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曾开进莱茵河流域,对德国的封建制度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改善,因此海涅从童年起就接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3.诗歌情感诗歌成为海涅的武器,他在作品中对德国进行讽刺、嘲弄和攻击。然而,掩藏在这痛恨之下的,却是海涅对德国无法割舍的赤诚的爱。身为犹太人,他从小接受的是德语文化教育,受德国文化熏陶,又用德语写作。他的性格,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德国塑造的。正是诗人对德国这种爱恨交织的感情,使他在流亡期间感到倍受惩罚:他成了一个无国可归的人。于是,他将对德国的爱以一种讽刺、仇恨的形式宣泄出来。在出版前言中,海涅写道:“你们放心吧,我跟你们同样热爱祖国。为了这种爱,我在流亡中度过13年的生命,也正是为了这种爱,我又要回到流亡中。”4.门德尔松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5.欣赏歌曲,描述画面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描述画面,强化同学们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握。6.教师范唱,学生有感情齐唱【设计意图】共同演唱歌曲,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7.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合唱版本,分析两者在情绪表达上有何区别【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种不同版本,了解合唱作品,对比分析两种演唱方式在情绪表达上有何区别。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欣赏了印度恒河原野的迷人景色,仿佛可以闻到紫罗兰、玫瑰、白莲花的芳香;看到清澈的水波、碧绿的棕榈,月光下的花园,还有那善良的羚羊,心爱的人……这一切都融入歌声里、梦幻中,把人们带到了恬静、纯净,充满诗意的东方。【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内容简单总结,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骚动无数旧时的幻影从坟墓里升起,好像我在你的身旁曾经度过的一些日子。白天我像做梦一样,跑遍了大街小巷;人们奇怪地看我,我是沉默而忧伤。夜晚的情调更佳,街道上空空无人;只有我和我身影,默默地逍遥闲行。我漫步走过溪桥,脚步传出了回音;月儿从云端透露,用殷勤的眼光致敬。我在你家门前立停,凝视着天空,凝视着你的窗户——我的心儿悲痛。我知道你常探出窗外向着下面窥视,看我立在月光之下,宛如一根柱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骚动》海涅.docx 【教学方案】《乘着歌声的翅膀》示范教案.docx 【教学课件】《乘着歌声的翅膀》示范课件.pptx 乘着歌声的翅膀(纯音乐)_128k.mp3 乘着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_128k.mp3 伴奏:乘着歌声的翅膀+(1).mp3 伴奏:乘着歌声的翅膀+(2).mp3 伴奏:乘着歌声的翅膀+(3).mp3 伴奏:乘着歌声的翅膀_128k.mp3 女声合唱:乘着歌声的翅膀(中文)_128k.mp3 女声独唱:乘着歌声的翅膀_128k.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