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审阅签名: 年 月 日班级课时 2 授课日期 2023.9.29章节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授课方式 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能力目标: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地位及功能。价值观目标:知道人民当家做主在社会主义中国是如何实现的 教具 PPT课件、扩音器、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重点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 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地位及功能课后分析说明教 学 过 程【组织教学】(约1分钟)1、清查人数,要求学生上交手机。2、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相关活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复习导入】(约5分钟)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问题:为什么党与国家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从党的角度讲: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从国家的角度讲:这是党的坚持人民立场、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新课内容【讲授新课】(约80分钟)一、我国的国体与政体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活动探究:党徽上的镰刀、锤头和国徽上的谷穗、齿轮分别代表什么?为什么党徽和国徽上要设计这些元素?学生: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党徽上的镰刀是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农民阶级;锤头是工人的劳动工具,象征着工人阶级。国徽上的谷穗和齿轮分别象征农民阶级和工作阶级。中国共产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镰刀和锤头等元素,体现着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国徽上的谷穗和齿轮等元素,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兴趣,加深对党徽和国徽的认识。①国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它明确规定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庄严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是先进的代表,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广大农民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不仅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③欣赏视频《窑洞对》练习:下列哪些体现民主,其余体现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让学生对人民民主有更深的认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议题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探究人大:全国人大会议议程观看视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要议程中,你能发现人大制度的哪些内容?说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唯一的)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明确了国家权力的归属和人民的地位)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明确了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明确了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结合议程,在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体系图的基础上,导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议题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探究人大:观看视频《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那些和我们息息相关的议案》。全国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其分布具有什么特点?承担着什么使命?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是怎样提出的?有何重大作用?又是如何落实的?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我国各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路径和过程。人大代表的权利: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感悟我国民主的真实性。义务:①人大代表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②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③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议题一:我国政党制度及其地位你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什么时间召开的吗?其召开意义是什么?情景探究:1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并共迎新春。习近平强调,2023年是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和挑战并存。希望大家全面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动员激励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团结奋斗。他们表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化政治交接,全面推进自身建设,积极履职尽责,为实现中共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应当如何合作才能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介绍我国八个民主党派的名称、成立时间、主要成员等信息,引导学生对八个民主党派形成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商国事。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议题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工作主题、职能分别是什么?观看视频《三分钟读懂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3月1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讲话中说,这次会议聚焦“十四五”、共话新蓝图、汇聚正能量,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全体委员深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其他报告,认真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文件,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取得积极成果,充分体现了广大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精神,展现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①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③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④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材料和人民政协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我政党制度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议题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活动探究:人民币上的民族文字吗说明了什么吗?欣赏音乐《爱我中华》思考:1.这首歌词体现了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2.结合视频说一说:实行这一项制度的原因、内容、意义?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意义。议题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等级划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及自治权①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②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议题三: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活动探究: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xu)的日子。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将广西多民族传统文化推向国际大舞台。同年,广西确定“壮族三月三”为法定假期。思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是必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必须坚持国家统一领导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拓展: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议题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活动探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 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截至目前,中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或者自治旗120个。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面积占到了全国总面积的64%。在2012年—2020年的9年间,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青海3个多民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从5.1万亿元增长到10.4万亿元。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许又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不好、行不行,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民族地区发展进步,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实实在在的数据就是最好、最响亮的回答。”思考: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好不好、行不行,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谈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意义?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议题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性质分别是什么?引入:从身边看到的几块牌子说起基层群众自治身影。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地位: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性质: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议题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教师从《居民会议通知》《村民会议通知》分析村民/居民委员会成员是如何产生?事关村民/居民的事情是如何决定的?村民/居民是如何监督工作的?居民委员会①选举: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③监督: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村民委员会①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②决策: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③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议题三:基层群众自治委员会的下设机构及职责。①下设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②职责:(1)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调解民间纠纷(3)协助维护社会治安(4)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议题四: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课堂练习【巩固小结】(约3分钟)本节课讲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布置作业】(1分钟)完成启思导行P80【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