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要求能区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能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三、教材设计思路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设置相关内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认清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的现状,帮助学生形成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播放一组图片。问题引领:1.你知道哪些自然资源。2.你们的校服、课桌、书本是不是自然资源。(转承)对大家的回答,我暂不做评价,相信我们马上就能找到答案。【讲授新课】试一试:判断下列物质或能量,哪些属于自然资源,并说出原因。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自然资源要同时符合自然性和有价值两个特征。校服、课桌、书本、钢铁、水稻都属于工农业产品,不符合自然资源的自然性特点;而雷电目前人类难以利用,不符合自然资源的有价值特点。(转承)自然资源通常根据循环更新、再生的周期分成两大类。学习活动一:自然资源的分类。方法引导:阅读课本62页第二段。问题引领:1.自然资源通常分成哪两大类?2.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非可再生资源短时间内难以更新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议一议: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方法引导:阅读课本64页活动题。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节约和保护,可再生资源也会枯竭的。所以我们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实现可持续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珍惜和节约使用。(转承)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如何?学习活动二:地大物博,还是地大物“薄”。方法引导:阅读课本64页文字和下图。问题引领:1.有人说我国地大物博,但也有人说我国地大物“薄”,你同意哪种观点?2.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可以说地大物博;但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不足,同时又地大物“薄”。(转承)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议一议: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又为什么出现人均不足?方法引导:从我国的疆域、人口特点和资源使用效率方面思考。教师归纳: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外加资源的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学习活动三: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对应措施。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分别扮演能源部长、政府官员、环保人士、人口学家、农林专家,分组讨论:讨论主题:1.我国资源利用现状如何?2.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小结:面对资源不足的局面,我们要高效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拓新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走低碳、高效发展的道路。(转承)作为一名中学生,结合生活说说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然资源。议一议: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方法引导:阅读课本66页。教师小结:其实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困难,对于我们可能就是顺手而为。就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滴水。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