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核心素养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全球风带模式和洋流模式的关系(综合思维)2.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地理实践力)3.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人地协调观)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明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探究法。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析,来深入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展示图片: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有哪些? 对海洋生物、海洋航行、海洋污染都有影响。今天我们来继续深入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学生回忆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知识引,继续深入探究洋流的影响。【读图思考】播放视频。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和8月表层海水温度图片,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①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学生看图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深入学习洋流的知识。【案例探究1】展示北大西洋暖流图。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面积大,深度达300米以上,而且流量巨大。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部,使得北纬55°﹣70°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如果没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国北部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封冻期,而在其影响下,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如图为卑尔根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读材料,指出北大西洋暖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暖流之一的主要表现。北大西洋暖流的面积大;深度深(300米);流量大。(2)描述卑尔根的气候特征。夏季凉爽(最高月均温16℃);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非常丰富(约1800毫米);季节变化小。(3)大西洋西岸的拉布拉多北部和东岸的卑尔根纬度大体相当。为什么两地植被景观差异如此显著?卑尔根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水热条件更好,形成森林景观;拉布拉多半岛北部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形成苔原景观。 (4)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69°N,33°E),是北极圈中唯一的不冻港。尽管冬季气温低于-30℃~-40℃,但港湾终年不冻。分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的原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而终年不冻。【案例探究2】展示澳大利亚气候与洋流分布图。如图所示,澳大利亚东西两岸临海地区纬度相同,却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景观,这是什么原因呢?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干燥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降温减湿,因此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直逼海岸。而同纬度的澳大利亚东岸却是热带雨林气候。因为在东岸,东南信风是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后就形成了丰富的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此,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读图,找出和澳大利亚东北部纬度分布相似的热带雨林还有哪些地方?附近洋流有什么共同之处?在西非海岸、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中美洲东岸、巴西东南沿海,都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附近的洋流都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20°-30°大陆西岸.但秘鲁沿岸沙漠气候分布直逼赤道,呈狭长条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另外,安第斯山脉直逼海岸,阻挡东部气流,使秘鲁沿海形成狭长的热带沙漠气候。【总结归纳】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①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促进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②影响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活动探究】展示科隆群岛图文资料。隆群岛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右图4.13),距离南美西海岸约1000千米。这里气候凉爽干燥,以黑巴克利索港为例,其平均海拔6米;月均温最高26.7℃,最低22.7℃;年降水量578毫米。展示热带雨林气候类型图和科隆群岛示意图。1.比较科隆群岛的气候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差异。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科隆群岛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空气湿度小,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因此科隆群岛的气候比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温低,降水少。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和科隆群岛示意图,2.对照洋流分布图,找出影响科隆群岛的洋流。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跨赤道两侧,处在暖寒流交汇处。来自南部的秘鲁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汇于此。其主要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展示洋流图和科隆群岛示意图,3.解释洋流对科隆群岛气候的影响。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空气湿度小,所以大部分地区干燥少雨,甚至无雨。气温较低,比较凉爽。展示世界渔场分布图和秘鲁渔场的成因示意图,秘鲁渔场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分析其成因。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9C%E5%8D%97%E4%BF%A1%E9%A3%8E / 1968341"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7%98%E9%B2%81%E6%B8%94%E5%9C%BA / _blank )从南美大陆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8D%97%E7%BE%8E%E5%A4%A7%E9%99%86"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7%98%E9%B2%81%E6%B8%94%E5%9C%BA / _blank )吹向太平洋,属于离岸风,在离岸风的影响下,向北流的秘鲁寒流形成离岸流。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深层海水上升补充流走的海曙,在沿海地区形成上升流,将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带至海洋表层,浮游生物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B5%AE%E6%B8%B8%E7%94%9F%E7%89%A9 / 3031572"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A7%98%E9%B2%81%E6%B8%94%E5%9C%BA / _blank )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形成大渔场。展示世界渔场分布图,找出其他三个渔场分别是什么?分析其成因。其他三个渔场分别是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这三个渔场都位于暖寒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出诊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处在墨西哥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则有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在此交汇。暖寒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搅动,可以把深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因此也容易形成大渔场。展示纽芬兰渔场图文资料,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由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交汇而形成,有着“踩着鳕鱼背就可以上岸”的美名。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但经过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开始作业后,渔业资源逐渐枯竭。2003年,加拿大渔业部宣布彻底关闭该渔场。思考:说出纽芬兰渔场衰落的原因。持续性的过度捕捞,导致渔场逐渐衰退。如何恢复纽芬兰渔场的渔业资源?纽芬兰的案例对渔业资源的开发有什么启示?关闭渔场,实施禁渔令;制定休渔期,合理捕捞。:海洋渔场形成条件【总结归纳】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①暖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②沿岸上升流:秘鲁渔场【方法指导】如何分析海洋渔场的形成条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海域,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而浮游生物的繁殖需要丰富的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以及充足的光照。在一些特殊的海域位置满足条件就可以形成渔场。比如,在寒暖流交汇海区和上升流海区,,海洋底部营养盐类上泛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带来的泥沙里也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浅海大陆架大陆架海区光照充足,有利于于浮游生物生长,形成大渔场。展示舟山渔场资料。【案例探究3】展示图文资料: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②线)仅用了20天。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请结合下图思考:哥伦布第二次的航行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为什么?1492年到美洲的航线纬度较高,大体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的方向航行,速度较慢。1493年第二次先顺着加那利寒流南下,再顺着北赤道暖流向西航行,顺洋流速度快了很多。 2.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什么时候?古代航行时主要是借助风力和洋流,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是冬季,因为冬季从我国近海南下时,盛行偏北风,顺风航行速度快。进入北印度洋后,冬季盛行东北风,形成向西流的季风洋流,顺风顺水,速度较快。【案例探究4】展示图文资料:英国的泰坦尼克号客运轮船是一艘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的超级豪华邮轮,于1912年建造完毕,有“永不沉没”的美誉。然而,1912年4月14日,在它的首次航行中,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大约在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导致船体断裂而沉入海底,1517人丧生。为什么这里会有冰山?拉布拉多寒流带来了冰山。展示海雾图片:除了冰山外,海雾也会对航行带来威胁。海雾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海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和低温。受洋流影响形成的海雾:①寒暖流交汇处②低纬地区寒流流经的海域③高纬地区暖流流经的海域总结:3.洋流对航行的影响 ①顺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②冰山和海雾影响航行安全【案例探究5】展示图文资料:日本气象研究所和电力中央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专家指出,福岛核电站的第一核电站泄漏到海中的放射性铯-137,将沿着日本暖流向东扩散,二三十年后又会回到日本沿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专家做出这种预测的依据。全球洋流是环流系统,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以及北赤道暖流共同组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所以这种预测是有依据的。总结:4.洋流影响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范围。 学生分析具体案例,读材料了解北大西洋暖流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增温增湿作用。 分析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的原因。 学生看图回答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认识到洋流对科隆群岛的气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当地的生物。学生找到秘鲁渔场,分析形成原因学生分析纽芬兰渔场衰落的原因及如何恢复的措施。学生深入分析归纳渔场形成的条件。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洋流方向对海洋航行的影响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洋流带来的冰山和形成的海雾对海洋航行的影响学生看图回答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学会提取图文信息,理解洋流对气候、植被类型的影响。让学生学以致用,分析不冻港的形成原因。让学生能结合洋流分布模式图和区域背景知识,分析气候的成因。提高高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比分析方法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程度很大。学会学以致用,用洋流的分布来分析原因。从科隆群岛附近的秘鲁渔场,过渡到洋流对生物分布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分析渔场的形成原因。让学生从纽芬兰渔场的兴衰案例中认识到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人地协调观)让学生掌握分析渔业资源丰富的思路方法。设计案例3和案例4是让学生从不同的案例中提取信息,分析归纳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要从利弊两个方面全面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辩证思维。让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关注环境问题理解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课堂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