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造地貌的形成(二)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构造地貌的形成(二)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联系示意图分析、理解构造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综合思维)
2.举例说明板块运动的特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材料分析,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人地协调观)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例证法。归纳法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读图提问: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巨大的山系呢?
引出地壳运动、板块运动
上节课学习的地质构造与地貌一般立足于小尺度的构造地貌,那么全球的海陆格局以及全球尺度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
板块运动与地貌
【承转】要讲板块运动先从板块构造学说讲起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一)板块构造学说
【播放视频】板块构造学说思考与总结:
1、结合视频材料和教材图文概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哪六大板块?是怎样的划分的呢?
3、板块之间是怎么运动呢?并因此产生哪些不同的地貌形态?
(二)板块运动
1、板块相向运动图片显示和动画演示
结论:当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时,相互挤压并抬升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案例分析】
①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 :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亚洲喜马拉雅山系
②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 a.形成高大褶皱山系——南欧阿尔卑斯山
b.地中海、黑海海域面积变小
③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岛弧链和海沟
④南极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海岸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总结归纳在表格中: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地表形态 图示
碰撞相向
案例探究:红海的形成
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背运动
a.非洲大陆上形成大裂谷,东非大裂谷,裂谷积水成湖,形成断裂构造湖, 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
b.红海海域板块张裂,面积增加。
(2) 板块的相离运动 大洋中脊的形成 板块张裂,岩浆沿薄弱地带或裂隙喷出形成海岭总结归纳至表下中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地表形态 图示
碰撞相离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
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一方面,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高,难度也大。另一方面,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提问:山地交通以哪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为什么?
公路 因为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安全性)
山地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交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较易。(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
2、山区交通运输线路布局
读图思考:山区公路布局在哪里?为什么?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因为地势相对和缓;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承转】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山区交通线路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
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
【播放视频】雅西高速的桥遂设计
观看视频回答:交通线路的桥遂设计有什么作用?
桥遂的设计不仅缩短里程 ,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而且可以避免自然灾害威胁。
【探究活动】图 2.25 是某山区公路走向示意图,根据图分析如下问题: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 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 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