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正确应对洪水灾害》【吉林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科书】《家乡》八年级上册二单元第七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洪水的形成和危害。(2)掌握洪水预警和避难策略。(3)学习紧急救援技巧和措施。(4)了解灾后恢复和防范策略。(5)强调个人责任和社区参与。新知导入我国是世界上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的国家之一。了解洪水灾害,学会应对洪水灾害,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新知导入新知导入(1)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除了应急救援外,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新知讲解洪水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通常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水或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湖泊的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超出天然河道并给人类带来损失和灾难的现象。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份。洪水除危害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人员伤亡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洪水也常诱发滑坡、坍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新知讲解吉林省水系情况:吉林省是河源省份,位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长白山天池周围火山锥体是南源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源”的美誉。全省河流和湖泊水面26.55万公顷。省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分别属于南源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全省水面在百亩以上的湖泊共1397 处,主要有火口湖、河成湖和内陆湖三种。东部山区河网密度大、地表径流量大,地下水则东部山区少,西部平原区丰富。水能资源98%分布在东部山区。小 资 料新知讲解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有关。(1)地理条件:吉林省土地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势起伏,且有众多河流湖泊,使得水流集聚,容易形成洪水。(2)气候条件: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温度、风等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年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其中80%集中在夏季,尤其东部降雨量较为丰沛。这种降水集中的特点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新知讲解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有关。(3)人为因素:城市建设不合理、排水系统不完善等人为因素也会增加洪水灾害的风险。吉林省有很多城市依山傍水,当暴雨来袭时,没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容易导致洪水灾害。活 动活动:(1)读一读下面的资料,然后与同学讨论交流。上述4个县(市、区)各处于吉林省什么位置 (1)长岭县:位于吉林省中部。(2)前郭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3)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东北部。(4)九台区:位于吉林省东北部。新知讲解面对咆哮的洪水在雨季要注意收听气象部门的洪水警报,及时了解水情的变化。一旦发生灾情,要听从防汛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指挥,及时、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在险情未解除前不得擅自离开。暴雨期间不要到河边或低洼处活动,不要冒险涉水。特别是山区的洪水上涨非常快,应及时躲到高处。不要在洪水期间过桥,因为桥梁是洪水最容易冲击的地方,如果桥被冲垮,行人、车辆根本来不及躲避。新知讲解洪水来临前的准备措施: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和关注暴雨预警等相关信息。如果出现持续不断的大雨和大风暴,就要提高警惕。洪水来临前,可在门口垒起一道防水墙。最好是用麻袋、塑料编织袋或布袋等装入沙子、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毛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专 家 指 导新知讲解洪水来临前的准备措施:准备一些饮用水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准备可以用作通信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可在遇险时发出求救信号;也可准备一些绳子或床单等物品,可在遇险时作为帮助逃生的工具。专 家 指 导新知讲解洪水来袭巧应对:当洪水袭来时,如果来不及转移,就应尽量向基础牢固的房顶、高层楼房转移。当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当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木板及一切可以漂浮的物品,做水上转移。专 家 指 导新知讲解洪水来袭巧应对: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折断时,要远离避险,不可接近和触摸。当被洪水围困时,要利用通信设施联系救援。白天,可利用眼镜片、镜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光发出求救信号;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等物品,发出求救信号。夜晚,可利用手电简或火光发出求救信号。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逃生机会。同时,还要注意尽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专 家 指 导活 动阅读下面的案例,你从这个案例中能学到哪些逃生知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以下逃生知识:(1)保持冷静:在突发灾难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逃生决策。(2)寻找安全避难点:寻找高处或稳固的建筑物作为避难点,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3)避免跳窗逃生:尽量避免从较高的窗台跳下逃生,以免受伤或被洪水卷走。(4)选择适当的逃生路径:制定逃生计划时应考虑最安全的逃生路径。(5)提高逃生技能:学习基本的逃生技能,如游泳或攀爬,可以增加生存机会。新知讲解大灾后防大疫洪水过后,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所有的饮用水要消毒煮沸;不吃腐败变质和受污染的食物;不吃病死、淹死的动物肉;不吃生食,瓜果吃前要削皮或洗烫;食品要煮透,热吃。新知讲解洪灾期间的常见病洪灾期间,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洪灾期间常见的皮肤病有浸渍性皮炎(民间又称“烂脚丫”)、虫咬性皮炎和尾蝴性皮炎等。还要避免发生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蜇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小 资 料新知拓展中国洪水高发地区主要包括:(1)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如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上海等地。由于长江流域面积广阔,降雨集中,加上人口密集,这一地区经常遭受洪水灾害。(2)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份。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道容易淤积,加上气候干旱和不规则降雨,导致洪水频发。新知拓展中国洪水高发地区主要包括:(3)珠江流域:珠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河流,流经广东、广西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珠江流域地势复杂,多山丘且气候湿润,降雨量大,容易引发洪水。(4)淮河流域:淮河是中国东部的重要河流,流经安徽、江苏等地。淮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降雨量多,气候湿润,容易形成洪水。新知拓展青少年遇到洪水时的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不要惊慌。(2)寻找高处或安全地点。(3)遵循指示和疏散计划。(4)不要接近洪水源。(5)求助救援人员或呼叫紧急热线。(6)注意个人安全和卫生。新知拓展新知拓展有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发生在吉林省,关于洪水的。故事中,有一位名叫王大爷的老人住在长岭县,那里经常会发生洪水。一年夏天,洪水袭击了长岭县,许多居民被困在家中无法逃生。王大爷看到这个情景后,决定帮助他们。他拿出自己储备的食物和水,用小船划过被淹没的道路,将食物和水运送到被困的居民手中。他还用自己的木筏带着老年人和小孩穿过洪水,安全地把他们送到了高地。小 故 事新知拓展尽管王大爷年纪已经很大,但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救援行动中,并且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定。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对洪水灾害的勇敢和关爱。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洪水灾害时,即使我们个人能力有限,但只要每个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关心和帮助他人,就能化解危机,创造更加温馨和美好的社区。小 故 事实践活动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说说理由。1.当遇到洪灾时,中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动。2.当室内进水时,要及时切断电源,以防发生触电事故。3.当洪水猛涨时,可用绳子或床单等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免被洪水冲走。4.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可游泳逃生。5.当被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衣服等发出求救信号。6.当洪水袭来时,可跑到地下室或空旷地带避险。2、3、5实践活动理由:(1)切断电源可以避免电器设备受到损坏,减少火灾和触电的风险。(2)水与电相结合会增加触电的危险性,因此当室内进水时,切断电源是必要的安全措施。(3)在洪水或涝灾期间,地下管道可能会破裂导致进水,切断电源可以防止电器设备受损和人员受伤。作业布置1、描述一次你亲眼见到的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作业布置2、列举三种常见的防灾措施。小 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到了关于洪水的知识和应对策略。首先,我们了解了洪水的形成原因,包括暴雨、融雪、河流堵塞等因素。这些原因导致水体超过地表的容纳能力,使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洪水。其次,我们学习了洪水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洪水可以造成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洪水还会引起环境变化,影响生态系统和农田。板书设计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由暴雨、融雪等引起。应对洪水需要建立预警系统、寻找安全避难所、进行救援行动和确保健康安全。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家乡》八年级二单元第7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正确应对洪水灾害》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家乡 年级 八年级学习目标 (1)理解洪水的形成和危害。(2)掌握洪水预警和避难策略。(3)学习紧急救援技巧和措施。(4)了解灾后恢复和防范策略。(5)强调个人责任和社区参与。重点 握洪水预警和避难策略难点 理解洪水的形成和危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水灾频发且影响范围较广的国家之一。了解洪水灾害,学会应对洪水灾害,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1)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除了应急救援外,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大声朗读回答问题观看视频 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如何洪水讲授新课 洪水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通常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水或水库溃坝等引起江河湖泊的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超出天然河道并给人类带来损失和灾难的现象。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9月份。洪水除危害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人员伤亡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洪水也常诱发滑坡、坍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小资料吉林省水系情况:吉林省是河源省份,位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长白山天池周围火山锥体是南源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源”的美誉。全省河流和湖泊水面26.55万公顷。省内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648条,分别属于南源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全省水面在百亩以上的湖泊共1397 处,主要有火口湖、河成湖和内陆湖三种。东部山区河网密度大、地表径流量大,地下水则东部山区少,西部平原区丰富。水能资源98%分布在东部山区。 洪水灾害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有关。 (1)地理条件:吉林省土地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势起伏,且有众多河流湖泊,使得水流集聚,容易形成洪水。 (2)气候条件: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降水、温度、风等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年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其中80%集中在夏季,尤其东部降雨量较为丰沛。这种降水集中的特点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人为因素:城市建设不合理、排水系统不完善等人为因素也会增加洪水灾害的风险。吉林省有很多城市依山傍水,当暴雨来袭时,没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容易导致洪水灾害。活动:(1)读一读下面的资料,然后与同学讨论交流。上述4个县(市、区)各处于吉林省什么位置 (1)长岭县:位于吉林省中部。(2)前郭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3)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东北部。(4)九台区:位于吉林省东北部。面对咆哮的洪水在雨季要注意收听气象部门的洪水警报,及时了解水情的变化。一旦发生灾情,要听从防汛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指挥,及时、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在险情未解除前不得擅自离开。 暴雨期间不要到河边或低洼处活动,不要冒险涉水。特别是山区的洪水上涨非常快,应及时躲到高处。不要在洪水期间过桥,因为桥梁是洪水最容易冲击的地方,如果桥被冲垮,行人、车辆根本来不及躲避。专家指导洪水来临前的准备措施: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和关注暴雨预警等相关信息。如果出现持续不断的大雨和大风暴,就要提高警惕。 洪水来临前,可在门口垒起一道防水墙。最好是用麻袋、塑料编织袋或布袋等装入沙子、碎石、泥土、煤渣等,然后再用旧地毯、旧毛毯、旧棉絮等塞堵门窗的缝隙。 准备一些饮用水和保质期长的食品,并捆扎密封;准备保暖的衣物及治疗感冒、痢疾、皮肤感染的药品。准备可以用作通信联络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打火机等;准备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哨子等,可在遇险时发出求救信号;也可准备一些绳子或床单等物品,可在遇险时作为帮助逃生的工具。洪水来袭巧应对:当洪水袭来时,如果来不及转移,就应尽量向基础牢固的房顶、高层楼房转移。 当身处危房时,要迅速撤离,寻找安全坚固处所,避免落入水中。 当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木板及一切可以漂浮的物品,做水上转移。 当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折断时,要远离避险,不可接近和触摸。 当被洪水围困时,要利用通信设施联系救援。白天,可利用眼镜片、镜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光发出求救信号;当发现救援人员时,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等物品,发出求救信号。夜晚,可利用手电筒或火光发出求救信号。 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逃生机会。同时,还要注意尽量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活动 阅读下面的案例,你从这个案例中能学到哪些逃生知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以下逃生知识:(1)保持冷静:在突发灾难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逃生决策。(2)寻找安全避难点:寻找高处或稳固的建筑物作为避难点,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3)避免跳窗逃生:尽量避免从较高的窗台跳下逃生,以免受伤或被洪水卷走。(4)选择适当的逃生路径:制定逃生计划时应考虑最安全的逃生路径。(5)提高逃生技能:学习基本的逃生技能,如游泳或攀爬,可以增加生存机会。大灾后防大疫 洪水过后,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所有的饮用水要消毒煮沸;不吃腐败变质和受污染的食物;不吃病死、淹死的动物肉;不吃生食,瓜果吃前要削皮或洗烫;食品要煮透,热吃。小资料洪灾期间的常见病 洪灾期间,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 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洪灾期间常见的皮肤病有浸渍性皮炎(民间又称“烂脚丫”)、虫咬性皮炎和尾蝴性皮炎等。还要避免发生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蜇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中国洪水高发地区主要包括:(1)长江流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如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上海等地。由于长江流域面积广阔,降雨集中,加上人口密集,这一地区经常遭受洪水灾害。 (2)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等省份。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道容易淤积,加上气候干旱和不规则降雨,导致洪水频发。(3)珠江流域:珠江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河流,流经广东、广西以及香港、澳门等地。珠江流域地势复杂,多山丘且气候湿润,降雨量大,容易引发洪水。(4)淮河流域:淮河是中国东部的重要河流,流经安徽、江苏等地。淮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降雨量多,气候湿润,容易形成洪水。青少年遇到洪水时的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不要惊慌。(2)寻找高处或安全地点。(3)遵循指示和疏散计划。(4)不要接近洪水源。(5)求助救援人员或呼叫紧急热线。(6)注意个人安全和卫生。小故事 有一个温馨的小故事发生在吉林省,关于洪水的。故事中,有一位名叫王大爷的老人住在长岭县,那里经常会发生洪水。一年夏天,洪水袭击了长岭县,许多居民被困在家中无法逃生。王大爷看到这个情景后,决定帮助他们。他拿出自己储备的食物和水,用小船划过被淹没的道路,将食物和水运送到被困的居民手中。他还用自己的木筏带着老年人和小孩穿过洪水,安全地把他们送到了高地。尽管王大爷年纪已经很大,但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救援行动中,并且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定。他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对洪水灾害的勇敢和关爱。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洪水灾害时,即使我们个人能力有限,但只要每个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关心和帮助他人,就能化解危机,创造更加温馨和美好的社区。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学习课外拓展观看视频 提高学生调动、整合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知道如何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生活经验。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生活经验。课堂练习 下列应对洪水灾害的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2_____,说说理由。1.当遇到洪灾时,中学生应以抗灾为主,积极参加抢险活动。2.当室内进水时,要及时切断电源,以防发生触电事故。3.当洪水猛涨时,可用绳子或床单等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免被洪水冲走。4.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可游泳逃生。5.当被洪水围困时,可用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衣服等发出求救信号。6.当洪水袭来时,可跑到地下室或空旷地带避险。理由:(1)切断电源可以避免电器设备受到损坏,减少火灾和触电的风险。(2)水与电相结合会增加触电的危险性,因此当室内进水时,切断电源是必要的安全措施。(3)在洪水或涝灾期间,地下管道可能会破裂导致进水,切断电源可以防止电器设备受损和人员受伤。 完成练习积极发言,举手回答 引导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强化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到了关于洪水的知识和应对策略。首先,我们了解了洪水的形成原因,包括暴雨、融雪、河流堵塞等因素。这些原因导致水体超过地表的容纳能力,使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洪水。其次,我们学习了洪水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洪水可以造成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洪水还会引起环境变化,影响生态系统和农田。 学生总结发言 小结提升感悟。板书 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由暴雨、融雪等引起。应对洪水需要建立预警系统、寻找安全避难所、进行救援行动和确保健康安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知导入.mp4 知识拓展.mp4 第七课 正确应对洪水灾害 教案.doc 第七课 正确应对洪水灾害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