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第2课时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第2课时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人教版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归纳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2.能结合板块构造、地形、降水等图文资料,解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
3.学会一些防灾减灾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和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培养学生从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结合板块构造、地形、降水等图文资料解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认识到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我国在防灾减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2.珍爱生命,掌握个人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有效避灾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读地图说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2.结合板块构造、地形、降水等知识,解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
四、课时: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复习上节自然灾害的概念、形成条件、分类、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等内容,为学习本节课内容进行铺设。
学习环节一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开场】自我介绍以及学习内容介绍
【承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条件、分类,以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
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用到书本两幅地图。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和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
【干旱灾害】
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秦淮以北,尤以华北地区最典型。华北地区的干旱多发生在春季 ,称为春旱。
下面我们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华北春旱的原因。从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看出,春季三四五月的降水比较少,但三四五月的气温逐月上升
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从文字材料中可以了解到,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区 农业发达。华北地区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占全国的 79%,春季是小麦从返青到拔节
的生长旺盛时期,需水量大,占生长期,总需水量的 12%左右。
综上所述, 华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原因是:春季降水量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人为原因是,农业发达,春季农业需水量大。
【洪涝灾害】
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可以看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最典型。
我们以武汉为例,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观察武汉多年各月平均降水量图,从降水总量看,1 月约为 40 毫米 ,6 月约为 220 毫米 ,12 月约为 20 毫米
年平均降水量总和约为 1200 毫米,降水总量大。
从月平均降水量看,月平均降水量超过 100 毫米的有 4、5、6、7、8 月等五个月,雨季长。从降水的季节分配看,主要集中在 4、5、6、7、8 月,以春夏季节为主,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综上所述,秦淮以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原因是:降水量大、雨季长、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台风灾害】
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由图可知,台风发源于较低纬度的热带洋面,从较低纬度入侵。登陆后,台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
我国广西、海南、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离台风的源地近受灾比较严重。
【寒潮灾害】
读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由图可知,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
从寒潮的路径看,寒潮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从较高纬度入侵,盛行冬季风(偏北风),寒冷干燥。
我国北方地区离寒潮的源地近,受寒潮灾害的影响比较大。
【地震灾害】
读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由图可知,地震灾害在我国分布较广,尤其以西南地区和台湾省北部最典型。
由图例可知,两地图例密集,地震频发,而且发生过大于等于 8.0 级地震。一般来说,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联。结合世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可以看
出西南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
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读中国主要地质灾害分布图,由图可以看出,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典型。
泥石流和滑坡往往相伴发生,结合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有:黄土高原、秦岭、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等。地形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
加上我国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且多暴雨,所以中西部山区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小结】
以上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同学们可以结合表格进行知识归纳。
学习环节二 :防灾减灾
【承转】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重要。
我国在多个方面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防灾】
在防灾方面 ,首先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例如全社会要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学校要配合宣传,做好防灾演练。家庭要常备应急物品。
其次,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
例如,我国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报台风、洪涝、寒潮等灾害。
近年我国在地震的监测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不仅在我国的地震高发区加大地震监测站的建设力度,还帮助周边国家实行地震监测。
例如,2007-2017 年,中国地震局共为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老挝、缅甸等国家,援建了 40 个地震台站,实行对中国南海和邻近区域的地震海啸监测预警。
第三,修建防灾减灾工程。
例如,为了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我国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防洪灌溉工程—三峡工程。
为了减少我国北方地区的风沙灾害,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建设了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工程。
为了降低台风的影响,我国在沿海地区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了沿海防风林工程。
第四,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例如,我国在各个省区都建设有,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并且有专职工作人员整理救灾物资,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
【救灾】
当灾害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要及时开展救灾减灾工作。
例如,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组成救灾队伍,有效减轻灾害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个人有效避灾减灾】
与此同时,个人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有效避灾减灾。
例如,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撤到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例如发生泥石流灾害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台风是广州地区比较常见的灾害,有时还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当遇到台风和洪涝灾害时,应远离户外用电设备,远离积水区域,避免在树下躲雨。
【课堂小结】
最后我们一起总结本节内容,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成因,以及防灾减灾的方法。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希望同学们增强防灾救灾意识,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