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2课时《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2课时《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二课时《牧区和灌溉农业区》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
【重要概念】牧区、灌溉农业区、坎儿井
【具体内容标准】
知识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掌握西北地区农牧业的分布以及发展灌溉农业的自然条件
能力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了解西北地区农业特点形成的气候和水源条件;了解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的优势条件;了解西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牲畜品种等,分析干旱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我国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在学习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后,学生们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规律,为本节课的课前自主预习奠定了基础。但因为本区离我们太遥远,缺乏生活实际中的体验,需要同学们在课前广泛搜集网络资源,加深对本节课的认识。在干旱的自然环境下,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所具有的突出特色——牧业和灌溉农业比较发达。西北地区在干旱的环境下,种植业只能在有灌溉水源的局部地区发展;在适合草类生长的地方,比较适合发展牧业,形成我国重要的牧业区;另外在极度干旱的地方,分布的是大片的荒漠,无法发展种植业和牧业。总之,西北地区因距海的远近,从东往西,越来越干旱 ,种植业和牧业的生产特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本课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的第二课时《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基础:
(1)明确西北地区分布的我国主要的牧区。
(2)说出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从西北地区降水特点入手,分析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认识西北地区分布的主要牧区,分析农业分布图认识当地灌溉农业的分布状况。
(4)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西北地区自然状况的认识,从而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
心理思维特征:
(1)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同时有学习北方、南方地区的基础,初步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但是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并且能利用地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学习目标
1. 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灌溉农业区的特点及其分布状况。
2. 能够运用实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4. 列举西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牲畜品种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教学难点】: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环节:情境引入——图文探究——小结归纳——课堂作业反馈——拓展延伸
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读图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 展示蒙古包图片:简单介绍西北传统民居--蒙古包的特征、结构和功能。 看图片了解蒙古包的结构功能 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简单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带着学习目标去学习。 1. 运用相关图文资料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灌溉农业区的特点及其分布状况。 2. 能够运用实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分析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特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4. 列举西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牲畜品种等。 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帮助深入学习。 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更能清楚明白的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有的放矢学习
探究活动一:西北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 读八年级上册P34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找到400mm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且大部分降水量在400mm以下。 读八年级下册P74:图8.4《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圈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的半干旱地区,面积很少。 总结:西北地区天然降水少,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水。依赖天然降水只能发展畜牧业(特色农业);局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才能发展种植业——灌溉农业。 看图找400mm等降水量线和观察西北地区200——400mm的区域,得出结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少,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水。 读图探究得出西北地区天然降水少,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水。
探究活动二: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分布 读八年级下册P74:图8.5《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和畜种的分布示意图》,了解西北地区牧区的分布、畜种、成因和草场的分布概况。小结:西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读图探究了解西北地区牧区的分布、畜种、成因和草场的分布概况。 通过图文探究分析西北地区主要牧区的分布、畜种、成因和草场的分布概况,知道西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探究活动三: 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灌溉农业 读八年级下册P75:图8.7《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图》,灌溉农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及新疆天山山麓绿洲四个区域。 西北地区天然降水少,要因地制宜的发展种植业必须在有水的地方进行。灌溉农业的水源主要有三种: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其中河西走廊及新疆天山山麓绿洲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河套平原、宁夏平原主要依赖黄河水来进行灌溉。 探究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读八年级上册P38 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八年级上册P39 图2.27《中国四地多年平均各月的气温和降水图》(部分),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年较差大,降水少。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气候干旱,天然降水较少。有利条件是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西北地区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 西北地区特色农产品: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西北地区降水少,空气干燥,天空云量少,夏季日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的着色----特别艳 ;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糖份的积累——特别甜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读图知道灌溉农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及新疆天山山麓绿洲四个区域。了解灌溉水源主要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气候干旱,天然降水较少。有利条件是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读图了解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瓜果特别甜、特别艳,全国重要长绒棉产地。 通过读图分析,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概况和灌溉水源的来源。
读图探究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从而为下面的特色农产品埋下伏笔,欣赏特色农产品图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探究活动四: 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利 用 提问1:在干旱的西北,蒸发特别强烈,人们是怎样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的? 读课本P77的图8.12《坎儿井的俯视图》和图8.13《坎儿井剖面示意图》,了解新疆绿洲居民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 在山麓地带,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形成了地下水富集地带。新疆人民从山麓开始,顺着倾斜的地势先开凿竖井,然后利用竖井不断疏通开凿了地下暗渠,通过暗渠将汩汩清泉引向绿洲的边缘,维持着绿洲的生存。 提问2:坎儿井的开凿利用了当地的哪些有利条件?利用山麓地带的地下水为水源;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挖凿暗渠,水在地下流,可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提问3:为什么修建暗渠而不修建容易开凿的明渠?因为挖凿暗渠,水在地下流,可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提问4:长期为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说说你的感想?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要注意顺应环境特征,做到人地和谐相处。 根据提问来读图分析探究新疆绿洲居民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的结构,形成原理和功能,并清楚新疆绿洲居民所利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是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要注意顺应环境特征,做到人地和谐相处。 通过提问和图片来探究坎儿井在干旱、蒸发特别强烈的西北,是如何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的。
拓展延伸 1、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气候、水源) 2、探究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分布与水源、绿洲分布的关系 课后反馈
(

6


6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