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对应章节 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框主备人 课时安排 1课时授课题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理,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公共参与:坚定立场,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难点: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 图片导入:向学生介绍《觉醒年代》的大致内容。 【教师】《觉醒年代》是以是文化运动为创作背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推出的一部优秀电视剧。今天我们就“三看”剧中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们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从中感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请同学们将自己代入这个时代背景中。 展示本课目录“三看” 通过电视剧图片引入本节课学习,为学生创设情景,代入角色,吸引学生注意力。 (1分钟)新授: 环节一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环节二: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环节三: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环节一:一看,看白话文辩论讲座 1.了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师】今天,在北大举行了一个推广白话文的讲座,台下听众有学生代表团、工人代表团和文学家代表团,各位代表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讲座上会发生什么? (播放视频,2分30秒) 【学生】思考1:对于白话文的推广,各位代表们,你们认为双方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思考2:讲座下的各方代表们,你更倾向于哪一派的说法? 【教师】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是因为中国当时处于一个过渡时期,文言文和白话文同时存在于当时的中国,且不同群体的实践劳动、生活习惯与认知水平都有所差异,这是由社会存在和人们的实践决定的。各位代表在支持哪一方的过程中也相应的做出了你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P76 产生:略 含义:略 关系:略 环节二:二看,看《新青年》停刊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材料:展示图文资料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伊默以及鲁迅等人轮流编辑。 1920年9月《新青年》改组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后胡适提出编辑部迁往北京,引起的激烈争论,发表“不谈政治”的新宣言,成为加剧分裂的导火线。 鲁迅不赞成发表“不谈政治”的新宣言。 在这战争中,新文化阵营分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集聚在一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胡适等人则思想全盘西化,与《新青年》分道扬镳,自此《新青年》解体,另办《努力》杂志。 【学生】思考:昔日的君子之交,为何在政治观点上产生分歧,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社会历史性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阶级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主体差异性 环节三:三看,看全剧回顾,从结局感悟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情节一】另一边的毛泽东去外地推行共产主义新文化运动,他兴味盎然以为自己能成功在当地推行共产主义思想,成果事与愿违。 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毛泽东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痛定思痛,留在当地深入民间,了解民众们的诉求,跟民众们一同下地千活,体验民众们的生活状况便于更全面找到安排民众的方向。 P78探究思考:为什么说共产党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教师】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 进度条提问1:各位代表,你们在运动的推进过程中,是否会像毛泽东同志一样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进度条随着同学们的回答逐渐拉满,解锁下一情节) 过渡:有大家的支持,我们推动革命事业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但是觉醒年代,大浪淘沙。新文化运动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推动者们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他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社会的冷嘲热讽,甚至面临生命的危险,各国变法无有不流血牺牲者 【情节二】展示李大钊,陈延年烈士的简介 陈延年曾说过:“从农村到城市,切身感受到的这个国家的腐败和民众的苦难,我决心要为国家的强大和民众的幸福而牺牲一切,我做不到像父亲那样两头兼顾,所以我只能牺牲自己,义无反顾!” 进度条提问2:一边是个人生死攸关之时,一边是救国存亡的危难之际,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你是否会像陈延年一样投身于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之中? (进度条随着同学们的回答逐渐拉满,解锁下一情节全剧回顾结局)播放视频(4分钟) 结束语:正是因为革命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站在了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牺牲了个人利益去寻找规律和真理才带领着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虽然这个年代的我们不用为革命流血,但同学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一定也会遇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希望同学们彼时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实现人生价值。 【展示本课原理与方法论】 思考一:引导学生从不同主体角度代入思考的过程中,感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 思考二:引导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做出价值判断与选 择,过渡到知识点。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以革命先烈的故事和奋斗精神加以启示,以进度条的蓄力和下一情节的好奇促使同学们做出选择,明确正确价值观的标准 10分钟 5分钟 20分钟课堂练习 【复习抢答——拆盲盒】 易错易混预备问题: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 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分钟教学板书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产生: 含义: 关系: 二: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自觉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把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课后作业(课后填写)课时卷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