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苏州评弹”的导入,到“苏州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苏州产业园区三十年来的变化,体会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理论思想,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作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时政材料的展示,对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曲折,从而提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3.法治意识:通过展示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4.公共参与:通过课堂升华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中国体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知识并不陌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有所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理论深度不够和生活经验较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内容的理解不清晰,未掌握四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需要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让学习真实发生,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本课内容,为达成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教法学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重点 中特理论体系的四个部分及主题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和联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今年七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去了一趟苏州,提起苏州,同学们能想起些什么?或者苏州给你留下了些什么样的印象?有同学说到苏州评弹,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段苏州评弹。苏州不仅有评弹,还有我们中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苏州工业园区建成的前前后后,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来探讨我国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考回答 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旅游胜地引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思考,为接下来的课程打下铺垫。探究新知 总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看苏州工业园区之兴起 议题一:回望历史,开创新局 【议题情境一】:阅读材料:国内第一个中外合作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获批启动,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表示要向新加坡学习,新加坡方面也积极予以回应,主动提出要和中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工业园区项目,中央领导对此表示肯定和支持。在此历史机遇下,江苏省和苏州市向党中央、国务院积极争取,终于在1994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 议学任务一:同学们阅读材料结合课本思考苏州工业园区建立的时代背景。并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时间、内容、主题和地位。 议学小结:邓小平理论 (1)形成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2)解决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3)主要内容:①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提出“三步走”战略等。 (4)历史贡献: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议题二:理论创新,薪火相传 【议题情境二】:阅读材料,江泽民同志与苏州工业园区的渊源,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江苏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议学任务二:请同学们结合材料阅读课本36-37页的内容,思考总结:结合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支持,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时间、内容、主题和地位。 议学小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时间: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2)解决问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3)主要内容: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②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③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历史贡献: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议题情境三】:阅读材料:胡锦涛同志与新加坡方就苏州工业园区相关问题的讨论,2009年11月12日,胡锦涛在新加坡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指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天津生态城项目进展顺利。中方赞成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中新合作的重要领域,愿同新方加强生态城项目合作,搞好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引出科学发展观 议学任务三:请同学们结合材料阅读课本37页的内容, 议一议:结合胡锦涛为代表的第四代领导人的思想理念,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时间、内容、主题和地位。 议学小结:科学发展观 (1)形成时间:党的十六大以后 (2)解决问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3)主要内容:①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④促进公平正义;⑤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历史贡献: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议题情境四】:观看视频:7月5日下午,在江苏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了解高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议学任务三:结合课本37页内容,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时间、内容、主题和地位。 议学小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形成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 (2)解决问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主要内容: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②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 (4)历史贡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议题三:坚定自信,中国答卷 【议题情境五】:观看苏州工业园区今日之成就视频 议学任务五:小组合作(四人一组)思考:结合党的理论思想,回答苏州工业园区为何能交出高质量的优异答卷。 议学小结: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要求:坚持道路自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3)要求:坚持理论自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含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3)要求:坚持制度自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容: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3)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4)要求:坚持制度自信。 阅读材料,并独立思考两个问题,回答老师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课本与材料结合,锻炼同学们的总结能力及切实感受邓小平理论与苏州工业园区建立之间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观察思考,课本与实际结合,解决问题,了解科学发展观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总结能力,感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思考,感受苏州工业园区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四个自信。课堂小结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总结笔记 加深理解作业设计 1、知识性作业一:练习册 2、实践性作业二: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组彰显不同时期理论思想的创新事迹,整理并分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