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编号 课型课题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课时 1 课时教材 分析 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本单元的第一框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主要阐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深刻把握。学情 分析 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已经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识记相关知识并且能解决简单问题。但在一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上还需进一步理解,特别是在主观题的解答上还缺少方法的指导。教学 目标 1.熟背并会默写联系的特点表现及方法论意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2.链接高考哦,把握考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学以致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难点: 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复习我们探究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把握世界的规律。 明确本课目标及重难 整体感知,全面把握知识点 1.联系的特点表现及方法论: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二、链接高考,把握考点: 1、(2019全国卷Ⅱ)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这表明( A )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9江苏卷)“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有统计显示,在人类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通过蜜蜂来传授花粉。通过蜜蜂的异花授粉作用,既能提高授粉质量和作物产量,又能增强种子的生命力,还可以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材料表明( B ) A.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C.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D.必须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认识事物 3、(2021全国甲卷)习近平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是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是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战略选择。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②只有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社会历史中事物的联系是人有意识的构建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9全国卷Ⅰ)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个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 D ) ①立足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1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2019年有国际科研机构发现,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是中国建设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有力体现,也成为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缩影。中国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世界递出了“绿色名片”。 材料二 ②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授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从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到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的风电项目,再到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光伏电站;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推动绿色发展。2021年4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倡导“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两种做法。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中国是如何统筹这两种做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 三、模拟预测,解决问题 1、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B )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B)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关键任务。强链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让长板变得越来越长,增强发展主动权;补链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上述论断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是(B ) ①系统具有整体性,要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 ②补短板和弱项对整体经济工作的开展起着决定作用 ③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④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立足关键部分开展经济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据2020年4月6日公布的《中国发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纪事》透露,中方已与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技术文件,并通过举行专家视频会议、派遣医疗专家组等形式与各国开展合作。从支持国际组织发挥应有作用到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完善全球卫生治理到确保全球产业链开放、稳定、安全,在抗击疫情的全球行动中,中国从未缺席,也不能缺席,中国的努力有目共睹。世卫组织发布的疫情报告认为,中国已从疫情遏制阶段进入缓解阶段,中国经验正在帮助其他国家的抗疫行动。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在抗击疫情的全球行动中,中国从未缺席,也不能缺席的原因。 5、 湖南省财政筹集资金,支持长沙至湘潭、株洲等地市的高速公路建设,促进财税、人才、科研、产业等要素在各地市的自由流动,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长株潭一体化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湖南省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大转型,提升了湖南省经济在全国的地位。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湖南省是如何提升了湖南省经济在全国的地位的 四.小结:生代表总结 导入本节课,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指出重难。 设问检查学生自主预习情况,抽查背诵,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关键词法巧记知识点。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指导解答选择题的一般方法。 对学生的解答点评指导,引导学生对易混易错点进行辨析,并对重难知识补充讲解。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针对性对疑难小组进行特别指导。 引导学生分析材料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给出正确答案,以供参考,评价学生的答题思路。 正确答案: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角度考虑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把本国的事情办好,坚持植树造林,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本国的绿色发展,用部分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通过一系列倡议和务实合作,推动全球绿色发展,通过加强部分之间的合作,优化整体功能,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与学生一起共同总结主观题的答题模板。 设置模拟预测题,组织学生自主完成,给出正确答案,并点评指导。指出优缺点。 设置模拟预测材料,组织生思考讨论形成答案,给出答案并点评。 4.正确答案: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在工作中既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新冠疫情是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努力打造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在疫情防控与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帮助相关国家少走弯路,为全球抗疫提供积极有益的帮助。 5.正确答案: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湖南省财政筹集资金,支持长沙至湘潭、株洲等地市的高速公路建设。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立足整体,统率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湖南省积极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提升了湖南省经济在全国的地位。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湖南省积极促进财税、人才、科研、产业等要素在各地市的自由流动。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了解本课考点。 通过课前预习,理解会背主会写主要原理。 做高考真题,直观感受高考的出题点,常见考点。 小组合作,自主讨论确定答案,并说明理由。 能够准确读懂材料,运用所学原理进行解释说明。 能够辨析易混易错,并实际运用。 掌握解答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或者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提升做题的速度和质量。 尝试分析材料,注意审题,确定答题范围,再快速精读材料,准确找到材料信息,组织语言,完成答案。 在师的指导下,小组交流,确定并展示。 与师一起总结主观题的答题模板,并做好笔记。 小组合作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模拟预测,并确定答案说明理由。对于疑难问题再提问,直到完全掌握。 自主完成材料分析,组内交流,确定答案并展示。 找出自身问题并补充完整。 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谈收获和问题;自主构建本课思维导图,快速记忆。板书设计 考点一、联系的基本特征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考点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课后反思 通过本本节课的设置和学习,学生首先能够完成对联系观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记忆,并能够很好的完成基础题型。其次也能掌握做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答题思路及方法,另外整个课堂也能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如对于一些能力题的解答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没有给出充足的时间,另外模拟预测的设置还不够完美,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