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知识点总结填空题劳动 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 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同时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可概括为: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 反 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可概括为: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 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 前进 的, 上升 的,发展的过程是 曲折 的。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 阶级斗争 实现的, 阶级斗争 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 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人民群众 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推动 作用的人们。 劳动群众 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观点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而 群众路线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改造自然的上产实践 、 变革社会的实践 、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其中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有 客观物质性 、 主观能动性 、 社会历史性 三个特点。认识是 主体 对 客体 的能动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真理有 客观性 、条件性 、具体性 三个属性,其中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反复性 、 无限性 、 上升性 是认识的三个特点。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从实践到认识 、 再从认识到实践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波浪式前进 或 螺旋式上升 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主观与客观 、 理论与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结底是看他的 贡献 。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 价值判断 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 社会历史性 特征。积极 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而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是 社会 价值和 自我 价值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 中国精神 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和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两个标准的统一。社会历史性 、 阶级性 、 主体差异性 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在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时,最紧要和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劳动 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能够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活动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寻觅社会的真谛答题模板(三对关系十改革+人民群众十社会生活的本质、基础十总趋势)(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要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调整上层建筑,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7)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9)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价值观的相关知识)(1)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创造价值,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要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5)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6)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②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基本内容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建设什么样的国家)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育什么样的公民)(2)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特征。(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③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6、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1)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2)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标准。(3)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4)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