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旁观者》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做温暖的旁观者》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做温暖的旁观者》教学设计
上课教师: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 备课序号:第___节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校园欺凌的问题普遍存在,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伤害。但是在反对校园欺凌这个问题上,大部分教育者的注意力都聚集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身上,而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却经常被忽视。据调查,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态度对校园欺凌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课重在唤醒旁观者,如果旁观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手中掌握的资源,他们更有可能采取行动。本课在设计时参考了芬兰开展的全民反欺凌运动,该运动将旁观者作为重点,采用唤醒旁观者站出来对抗欺凌的方式,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
【教学目标】
1.了解欺凌,能识别欺凌。
2.唤醒旁观者积极干预的意识。
3.学习有效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唤醒旁观者积极干预的意识。
难点:学习有效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热身阶段——引出课题
教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浪潮涌”。当老师喊口令:“浪潮涌”,你们齐声问:“涌向谁?”老师会说出一个条件,比如“涌向爱笑的同学”,那么请符合条件的同学起立。
教师:浪潮涌。
学生:涌向谁?
教师:涌向为花浇过水的同学。
教师:浪潮涌。
学生:涌向谁?
教师:涌向养过小动物的同学。
教师:我感受到了你们的温暖。浪潮涌。
学生:涌向谁?
教师:涌向被人传过谣言的同学。
教师:那个滋味一定不好受。浪潮涌。
学生:涌向谁?
教师:涌向看到或听到过欺凌现象的同学。
教师:同学们请坐。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是温暖而又美好的。可是,刚才有这么多同学看到或听到过欺凌现象。看来,看似充满阳光的校园,也有阴影。作为旁观者,可以做些什么让大家都能够享受愉快的校园时光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做温暖的旁观者》。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关注到在校园欺凌中旁观者的数量是最多的。
转换阶段——感受欺凌
活动一 :观电影《悲伤逆流成河》预告片
教师: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就演绎了有关校园欺凌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预告片。
PPT出示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的预告片。
教师:视频里的这位同学被其他同学传谣言、搞恶作剧,还有言语和行为上的侮辱等,同学们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学生1:我觉得非常难过。
学生2:我非常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教师:是啊,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会非常痛苦。那你看到或听到过哪些校园欺凌现象呢?
学生1:我看到过同学被打。
学生2:小学时,班里好多同学总是骂另外一个同学。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故意的、反复的、对人的身心有伤害的一系列行为都是校园欺凌。有调查发现,在校园欺凌中欺凌者占7.7%,被欺凌者占16.7%,旁观者占78.4%,旁观者的人数是最多的。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校园欺凌行为,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校园欺凌作铺垫。
活动二:析校园欺凌真实案例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电影,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新闻报道。
PPT出示:新华网曾经报道了这样一则校园欺凌事件,一名男孩在课间时去卫生间,经常找他麻烦的两个同班男生跟了过来。他们堵着这个男孩,将他推倒在卫生间,然后就大笑着跑开了。当时是非常寒冷的冬天,男孩害怕自己因为身上臭而被别人嘲笑。于是,他用卫生间里的冷水一遍遍地冲洗自己的头发和身体。回到家后,男孩的身体还在抑制不住地颤抖。
教师:同学们,男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学生1:非常悲伤,甚至都不想上学了。
学生2:他肯定很害怕,觉得这个世界上没什么好人。
教师:我也觉得他一定有很多不好的情绪,如果经常遭受欺凌可能对男孩造成什么影响呢?
学生1:他可能会越来越自卑,不敢和同学们玩。
学生2:他也许会抑郁吧,太伤心了。
教师:是的,身体上的伤痛容易痊愈,但心理上的创伤却难以愈合!
PPT出示:男孩在学校经常被人欺凌,有人看着他被欺凌的样子大笑;有同学想帮他,但是担心自己也被欺凌,于是就装作没看见。因为反复遭受欺凌,男孩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他变得入睡困难,容易情绪激动,经常大哭,越来越内向自卑,非常害怕上学。
教师:旁观者都有哪些反应?为什么?
学生1:他们不敢帮忙,担心自己受伤。
学生2:没人站出来,因为害怕自己會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教师:看到欺凌行为发生时,我们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再去寻找应对办法。这个男孩的遭遇,引发了作为旁观者的你的哪些思考?面对校园欺凌,我们还能继续沉默吗?
学生:不能!
教师:对!不能!因为沉默就是纵容!沉默就是间接欺凌!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感受欺凌对人的心理伤害,引导学生关注旁观者的行为反应,激发学生发挥旁观者积极干预的意识。
工作阶段——应对欺凌
活动三:旁观者发声
小组讨论:面对校园欺凌,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讨论规则:每个人都要发言,观点不重复;每组派代表做记录,记录理性和有效的应对办法。时间为6分钟,结束后,派代表上台分享。
小组分享:当发现有人被欺负时,赶紧去告诉老师;如果一个人不敢去帮忙,可以叫班上同学一起去制止欺凌行为;大声喊“老师来啦”,如果在学校外面看到有人被欺负就报警;当时不敢去帮他,可以在事后去安慰他;可以和被欺凌的人做朋友,鼓励他更加自信;不要起哄,不要嘲笑被欺负的同学;告诉父母、老师,寻求大人的帮助;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学会保护自己。
教师:感谢分享,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我们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越发清晰、全面和具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总结出清晰、正向的行为选择,学会理性、有效地应对校园欺凌。
活动四:温暖传送带
教师:因为饱受欺凌,男孩的内心非常悲伤,感觉很无助,他现在悲伤地抱着自己坐在这里。(教师指向讲台上摆放的一张椅子)有愿意对他伸出援手,帮助他,安慰他的同学吗?请同学们像老师這样双手握在胸前,依次排队上台,用右手手掌用力握住椅子,同时大声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如“加油,别怕”等。
学生活动。
教师:谢谢同学们对他的帮助、支持和鼓励!请问,现在这个男孩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1:我好像看到了男孩缓缓抬起挂着泪珠的脸,他似乎站起来了……
学生2:他应该会开始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温暖的。
教师:谢谢同学们,你们给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温暖!
设计意图:采用空椅子技术让全班学生形成一条温暖的传送带,让他们领悟到旁观者的温暖和力量,为日后充分发挥旁观者的积极作用奠定基础。
四、结束阶段——温暖回归
今天的课堂让我看到了每个人都有对抗欺凌的勇气和智慧,只要充分运用旁观者这个大集体的力量,我们的校园生活一定会更加和谐温暖。最后,老师真心祝愿每个生命都能够被温暖以待!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促使学生相信每个人都有对抗欺凌的勇气和智慧,呼应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了心理学上的投射技术,从旁观者的角度入手,巧妙地避开了学生的心理防御,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旁观者应该如何有效地应对校园欺凌现象。
在教学中,通过“浪潮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当笔者说“看到或听到过欺凌现象的同学”时,几乎全班学生都起立了,激发了他们“做温暖的旁观者”的想法;视频和新闻案例等素材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欺凌行为对人的心理伤害,引导学生关注旁观者的行为反应,激发学生发挥旁观者积极干预的行为选择,学会理性有效地应对校园欺凌;最后,通过空椅子技术形成的“温暖传送带”,让学生感受到旁观者积极的行动会带来巨大的温暖和力量,为学生日后发挥旁观者的积极作用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