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扎紧钱袋谨防诈骗诈骗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常见且多发的犯罪形态之一,几乎无孔不入,遍布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不论男女老少、文化高低都可能成为被骗的目标,广大群众深受其害。目 录:一、诈骗的定义二、生活中常见的几类诈骗手段及特点三、通过举例,识别诈骗手段的方法四、预防诈骗口诀一、定义定义:所谓诈骗,是指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产的行为。由于诈骗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比较容易上当受骗。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了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需要的还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谨慎防范和努力,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上当受骗。诈骗案件的分类方法比较多,目前常用的是按照作案手段和实施领域来分,这也是被法律专家和各类法律文书所适用的。一、普通诈骗;二、合同诈骗;三、发生在金融领域的诸如贷款、保险、各类涉卡刷卡(银行卡、信用卡、pos机)金融诈骗;四、发生在通信领域的诸如电话、手机短信、电信诈骗;五、发生在网络领域的诸如网购、网邮、网恋、下载等网络诈骗。诈骗的分类:(一)因受封建迷信思想蛊惑被骗子利用。主要是由江湖骗子、游手好闲的小文化人、生活无着的盲人,或粗通一些《周易》知识、号称懂八卦、会看手相面相、能解灾避祸的人组成,大都借看风水、算命、卜卦、巫医治病、送观音等名目敛取钱财。一是算命骗钱。首先是“套”。通过询问生肖、时辰,摸底、套口气,然后投其所好,使被骗人产生共鸣,再依照被骗人的要求、目的编一套与其相符的东西再给被骗人。其次是“哄”。哄人开心,见小孩就说福相好、有贵人相助,见大人就说吉星高照、财运亨通等。最后是“吓”。说人命里有“阴关”、“车祸关”、“鬼关”等,说是碰上什么青龙、白虎、天狗、扫帚要克夫、克母、克妻、克子等。二是看风水骗钱。以道士或神婆为主,说对方房屋不正庄基倾斜,家里灾难多,有鬼缠身,需要做法场驱鬼。三是神医消灾。编造对方家人将要遭灾的谎言吓唬人,要将对方的钱财代为保管破财消灾,利用保管机会借机调包。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预防工作,我就从受害人如何被骗的角度来将诈骗分分类,讲讲他们是怎么行骗,受骗人又是怎么被骗的。案例:儿子有血光之灾需花钱消灾,男子被骗60007月29日,广元旺苍县王某家中来了一男一女,两人拿出一些“佛教协会”的证件,自称是旺苍南峰寺的弟子,因准备扩建庙宇,特委派他们向广大善男信女募捐,捐出建修钱。农村不少群众都还是信奉菩萨,王某就捐出50元。然后骗子就开始套近乎,和王某聊聊家常,了解到他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人,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就“好心”说给王某算算其儿子最近有无灾祸,然后就煞有介事打卦、做法事,测算吉凶祸福,在期间装神弄鬼,缺乏科学知识的他看见一些奇怪地现象后对此便深信不疑。然后告诉王大爷他儿子最近有血光之灾,必须花钱为他烧高香49天,方能化解,香钱要代交给他们,由他们带回庙上买香烧香,还要做法事才灵验,每天要烧一根,每根价值200元,一共要花9800元。 王某当时完全被蒙住了,心里十分害怕儿子出事,但家中确实没有那么多现钱,只有儿子前段时间寄回的6000钱,就将钱给了那两个人。事后,王某越想越不对,才想到报警。不管是算命、看风水还是神婆仙药,都是为了让大家“掏钱消灾”,提醒大家不要相信“破财消灾”的说法,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千万不能害怕、慌乱,很容易钻进骗子设的圈套,遇到有人以“看病消灾”搭讪时,应立即与家人联系或报警,不可轻易将财物交给陌生人,发现被骗后迅速报警。(二)因受贪婪心里驱使占了小便宜而上当受骗。一是号码中奖型。冒充电视热播的综艺节目组,通过群发短信或电话告知对方中奖了,而且中大奖了,并设置虚假节目网站提供接受信息者登记个人信息,以缴纳公证费、个人所得税、手续费、邮寄费等,如果接受信息者登记信息后发现可疑、不汇款,对方还会冒充律师予以追究、恐吓。二是捡钱平分型。俗称“丢麻袋”。在银行门口附近,两个人配合,专盯从银行取钱出来的中老年人。一人故意丢掉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看起来极像真钱的袋子或捆扎好的一沓钱(只有上、下几张是真钱,中间部分全部是假钱)。若你发现,就有人上来说他也发现了,拾得者应该有他,要求平分,但绝对不会让你进一步对所拾得物进行查看。这时另外一个人,装着急寻丢失的钱。若你没发现,就有一人故意引你发现,故意引你的人便说见者有份,遂将你带到人少处分钱。不管怎样,重点在于要将所捡到的钱与你身上的钱要么调包,要么骗你拿出刚从银行取出的相当的钱后(绝不会打开所捡到钱物),将袋子或那捆扎好的一沓钱全部给你。案例:4月7日,宿豫区某学校老师庄某某接到一条陌生号码短信,称其手机号码被“我是歌手”节目抽选为场外幸运观众,获得奖金12万元及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庄某某明知自己未参加此类活动,还登陆对方提供的活动网址,填写个人信息确认领奖。网站提示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费用,否则要起诉其违约,庄某某于是按照对方指示先后转账3万余元,后发现被骗。提示:牢记“意外之财不可取”。接到此类电话、短信、邮件的,要仔细回忆是否参加过节目活动,如果没有,肯定是骗局。参加过的,也一定要登录节目的官方网站查看,千万不要登录他们发给的网址链接。在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确认领奖,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不必理会对方的“起诉”威胁言论。三是地里挖出个金佛、铜人等。时间不论春夏秋冬,或早或晚都行。你在自家地里干活,发现两个或三个陌生人拿着金属探干器在你的的地里忙活着,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或纳闷或好奇,只要你上前看个究竟,他们就会与你搭讪,说他们是探测地下宝物的。不一会,那金属探干器就会响个不停,然后他们就会要求借用你的铁锨等工具开挖。开挖的同时,同伙会找各种话题与你攀谈,主要的话题是宝物会值多少多少钱等,与你攀谈的目的是分散你的注意力。突然,他们惊叫一声,正在挖的土层中发现了颜色鲜艳的丝绸等物,取上来一层一层剥开,里面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金佛或铜人等器物(假的)。当着你的面,说是给什么文物专家打电话咨询值多少钱,回答肯定是值许多钱。只要你心动,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让你掏出一定的钱而把挖出来的金佛留给你。如遇你身边钱不够,便会给你一个用假身份证办的银行卡号,让你往里面打钱,得手后联系方式迅速中断。如若你心不动,他们会用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你心动,说什么是在你的地里发现的,应该有你的一份等。因为他们一旦选定在你的地里就不会轻易放弃,因为在选你作为目标之前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功夫。 以上三个类型都是骗子利用人性里的贪婪来实施诈骗的。人在社会中生活,没钱不行,钱多了也不行。有一句话说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又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的占有欲具有普遍性,这是不争的事实,实践中万万不可将其无限制的发挥,不可上升到既贪又婪的层面上。“天上没有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话说的都快掉牙了,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人在这上面吃亏上当受骗。 那怎么办?首先要别见着一点便宜就惦记着,其次只有涉及到钱的,一定要提高警惕,遇事不确定的要找家人商量商量,防止上当受骗。 (三)因善良、忠厚、害怕等心里不设防致使上当受骗。一是借用型。假装熟人或挂面认识,或者以当地某一大家都熟知的人做幌子获取信任,又谎称有急事需借用(手机、摩托、电脑、照相机、手表),然后逃跑,将所骗得的东西变卖。二是冒充型。冒充老乡、子女的朋友等“熟人”身份,然后相互攀谈,获取你的基本信息,再施以小恩小惠获得你的进一步信任。后某一天谎称出事需要钱先借用;冒充扶贫干部给农村退伍老军人、老党员、低保户、困难户解决困难,收取相应的工本费、手续费;冒充部队后勤人员(穿军装并有假军官证,有的来去军车接送),称有一批紧缺物资(如汽油、钢材、水泥等)便宜出售,诱使你交预付款或定金行骗;冒充其他工作人员以其他事由为幌子,寻机行骗;三是电话谎称亲人出事。多表现为利用被骗人家人外地求学或外出旅游、打工之际,有时还事先向某个人不断打骚扰电话,迫使当事人关掉手机拔掉电话线,然后给其家人或亲属打电话声称突遇车祸急需抢救费,或身患重大疾病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说话且需急救,或称违法犯罪需交罚款及保证金,骗其亲属汇钱。 接到这样的电话,千万不能因为害怕、慌乱把钱就打给骗子了,一定要想办法先与当事人取得联系,核实事情的真伪,谨防受骗。案例:2022年1月15日,宿豫区保安乡的章某接到自称卫生局工作人员电话,以发放生育补贴款为由,要求其跟财政局工作人员联系领取,章某即根据对方要求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操作,后发现其银行卡内35800元被对方转走。提示:冒充车管所、财政局、残联、税务局、教育局发放退税、补贴费用。犯罪分子以国家实施惠民政策为理由告知汽车、摩托车、家电或房产享受退税、补贴;残疾人家属领取国家补贴;在校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助学补贴;新生儿享受生育补助,并套问银行卡及金额,诱骗你到ATM机上按照他的指令操作,把卡上的现金转走。政府部门关于税费减免、补贴,事前一定会发布文件或通告,符合条件的村民要持相关证照、发票等凭证,到当地指定部门办理,绝不会电话通知,或通过ATM机直接把钱打到银行卡内,而且国家对新生儿生育没有补助政策。案例:2021年1月10日,李某某在宿豫区来龙镇路墩村家中接到电话0527-85287938电话,对方自称是邮政局的工作人员,称有人邮寄给李某某的包裹中藏有毒品,让李某某联系缉毒大队0527-86224958电话。李某某用手机打电话与该号码联系,对方自称是缉毒大队,并称李某某信息泄露,让李某某到自助取款机为银行卡加密,后李某某到来龙街邮政储蓄银行自助取款机上根据对方说明操作,自己邮政银行卡内49900元被转入对方账户,后发现被骗。提示:冒充邮局、银行、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涉嫌洗黑钱、邮局通知领取的包裹内藏有毒品、法院通知领取传票等为理由联系你。当你辩解时,告诉你的身份信息泄露,涉嫌贩毒、洗钱等重大犯罪,威胁抓捕你及家人并判刑,要求你向指定的“安全账户”汇款、转账,证明自身清白后退还。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也未设立所谓“安全账户”、“办案账户”,不同单位之间的工作电话无法直接转接。接到此类电话不要与对方联系,应立即挂断并报警。(四)因急于求成办成某事心里焦急被盯上而受骗。一是招工。急于找工作的人,各类院校刚毕业的学生和外出打工的人群是最容易被这类骗子盯上的对象。在中介收取中介费后,让你奔波于所谓厂家与中介之间;短信招聘所谓酒店公关,先交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办理出国劳务输出收取资料费、证件费;外地工厂招工等。对于急于找工作的,除了可能被诈骗外,还可能会被带入传销组织,所以说找工作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也不能轻易相信在外地的亲戚、朋友。二是上学。初高中即将毕业的学生要特别慎重,尤其是成绩不上不下的中游学生,面临是继续上学还是回归社会就业的选择。高考招生后,声称有内部补录名额,或称自主招生、定向委培招生等;不具有民办高校资质的学校混淆视听,吹嘘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等骗取考生入学,收取报名费、体检费等。三是婚骗。俗称“放鸽子”。对象一般都盯在农村大龄未婚且急于结婚的男青年或是其家人身上。通过认识的所谓熟人介绍后,设法想法给你介绍一个他们的远房亲戚的女儿或是侄女,收取媒人的介绍费,收取订婚及女方见面时的见面费(三金、手机、新衣服等),大多情况下这些所谓的费用都与当地的民风民俗有一定的联系,然后玩失踪;有的还假装与你正式结婚,以不领取结婚证为多,谎称女方家人路远不方便等拿不来户口本、身份证而推脱不领取结婚证,也有少数拿假的身份证办理结婚证,与你生活一段时间,借口老家有事借机迅速逃出你家,然后另寻目标再行诈骗。一是老式骗术搭载新生技术。在老式骗术时不时上演且屡屡得逞的同时,新兴骗术搭载新生技术应运而生,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手段多样,有的常常带有一定的恐吓、敲诈、暴力威胁倾向,再有就是老式骗术利用新生技术,二者相互结合,交替使用。二是团伙作案发展趋势日趋明显。由于人们的防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客观上增加了担任作案的成本与难度,团伙作案就顺势而生,既利于相互掩护反侦查,又利于演双簧麻痹受害人意识,转移受害人视线。三是流串与跨区域作案日益增多。在金融领域尤为突出,由于现在银联卡的“通存通兑”和“跨行支取”技术的应用,在方便广大群众的同时,也为骗子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诈骗的特点: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诈骗分子往往是多种手法手段交替使用,也在不断翻新花样,针对群众趋利避祸等不同心理弱点,编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旧有的诈骗方式不可掉以轻心,新的手段又需高度警惕,不管怎样翻新,或偷天换日,或偷梁换柱,或投机倒把,或借助高科技,但万变不离其宗,骗的最终目的是钱财,所以一定需记住一点,不掏钱便是原则。家庭情况不外泄 飞来横财不动心 迷信活动不参与 偶遇路人不轻信 陌生来电不理睬 网上操作不盲目“六”不防骗口诀要坚决做到:不听、不信、不怕、不动卡、不汇款、不转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