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安全教育 课件(共19张PPT) 小学生主题班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 课件(共19张PPT) 小学生主题班会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2023年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教育-
防/震/减/灾/科/普/先/行
讲解人:XXX
时间:2023.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
目录
01
地震灾害及其分布
02
地震巨灾及其应急救援特点
03
地震防御、预警
04
防震减灾小知识
第一部分
地震灾害及其分布
-2023年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
1、地震灾害基本概念
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地震灾害
超微震(震级小于1级)
按震级大小可分为七类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弱震(震级小于3级,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
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
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四类
弱震(小于3级):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大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
强震巨震(大于或等于6级):可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及频度较高,
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2、地震灾害分布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
01
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xx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02
第二部分
地震巨灾及其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巨灾特征
巨灾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其特征为突发性强、受灾面积大、人员伤亡惨重、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灾害次生链式灾害严重、重大工程 (核电)破坏严重、通讯大面积中断灾情难以获取。
01
02
应急救援特点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政府领导下,各级防震减灾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减轻人员伤亡以及减小经济损失而采取的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协调一致的救援。
早期灾情获取困难应急响应程度低、早期应急救援决策能力偏低、目标局限、早期以自救互救、地方救援力量等救援为主。
第三部分
地震防御预警
-2023年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
震害防御工作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抗震设防、抗震加固等工程性防御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法规、政策制订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应急演练、 物资储备等非工程性措施。
地震预警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以后,在某些区域可以利用“电磁波”抢在“地震波”之前发出避险警报信息,以减小相关预警区域的灾害损失。
第四部分
防震减灾小知识
-2023年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
地震发生后被困之下如何因地制宜快速合理自救
改善生存环境
沉着冷静,树立生存的信心有条件时挪开头部附近杂物使呼吸保持畅通。闻到不明气味时,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1
保护生存空间
可以利用各种物体支撑残垣断壁,以防止余震发生后生存环境恶化
2
保存体力
如需留在原地等候救援不要急躁和盲目行动保持镇定减少体能消耗利用环境物体击打发声,等待救援人员
3
自我诊断包扎
自我诊断身体状况受伤时用简易的办法包扎伤口以免失血过多
4
急救小知识
把握生命的“黄金时间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将陷入昏迷6分钟后脑细胞死亡。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这几分钟最为关键
危重人员施救
心脏复苏八个步骤
判断意识
呼救
摆成仰卧位
打开气道
检查呼吸
口对口吹气
检查脉搏
心脏按压
地震顺口溜
出了屋门找草坪,两楼中间莫停留
万一被压别慌张,保存力气不哭喊
砖头敲墙一二三,等待救助要时间
伤口流血要按压,掐在上头不松手
全身疼痛不乱动,头要抬高背要挺
哼哼儿歌想爸妈,大手会把小手拉
响得长 在远程,响得短 离不远
先听响 后地动,听到响 声快行动
-2023年珍爱生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培训教育-
防/震/减/灾/科/普/先/行
讲解人:XXX
时间:2023.
防震减灾安全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