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所授科目 高中思想政治 课题名称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教师 xxx 授课对象 高一
课的类型 授新课 课时分配 45分钟 授课地点 xxx 授课时间 xxx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本课承接第一框,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核心内容,探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最终得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永不过时。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围绕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揭示了科学社会足以思想来源以及历史前提;第二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主要围绕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进一步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以及诞生标;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通过介绍社会主义的实践运动,明晰科学社会主义永不过时,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情分析 1.学习基础: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虽有一定的积累,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环节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 2.能力水平:学生已基本具备知识迁移、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解释与论证的深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尚不能将科学社会主义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关联,对其相互关系的认知还较为模糊,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实施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特征:高一学生刚刚迈入高中,对大部分事物怀有好奇心理。大部分学生勤奋、好学,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与心理;个别学生较为好动,但可在上课时及时抛出问题或开展活动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 科学精神:明确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及意义;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进程。 法治意识: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与优越性,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公共参与:积极做科学社会主义的拥护者、建设者。
教学重点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作用。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4.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2.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演示法
教学媒介 PPT、板书、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15s) 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 通过答礼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新课 (1min) 【课前引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二节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通过这个标题,我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它是怎么来的,怎样创立的。二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怎么样的结果。那么我们先来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认真倾听与思考,回顾上节课知识点并开展本节课学习,初步进入课堂状态。 复习导入课程知识,有效衔接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同时,对本节课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讲授新课 (38min) 【议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为何难逃空想窠臼?】 议题情境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议题讨论1:这两幅图反映了什么? 归纳提示: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正板书】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议题情境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议题讨论2:请尝试总结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异同? 归纳提示: 异:16-17世纪: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字描述;18世纪: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19世纪: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并有实践尝试。 同:都设计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议题情境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走向 【播放视频 欧文的社会实验】 议题讨论3:为何空想主义思想最终难逃空想的窠臼走向失败?空想社会主义客观上有何进步意义? 归纳提示: 局限性:(1)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2)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正板书】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议题情境4: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出示一组三大工人运动图示】 议题讨论3:图片显示的是什么内容? 归纳提示: 1.表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 3意义和影响 (1)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议题情境1:阅读教材P13-14探究与分享。 议题讨论1:请思考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吸收了哪些理论? 归纳提示: 1.教师简要叙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 2.题目答案:(1)创立过程科学:将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2)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议题情境2:播放视频《唯物史观》 议题讨论2:唯物史观主要揭示了什么? 归纳提示: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三揭示一建立) 【正板书】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议题情境3:播放视频《剩余价值学说》 议题讨论2:什么是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的剥削又是怎么回事? 归纳提示: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三揭示一方向) 【正板书】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议题情境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 议题讨论4: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归纳提示: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不断奋斗。 【议题三:科学社会主义经得起实践检验吗?】 议题情境1:阅读教材P17“探究与分享”《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议题讨论1:思考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的地位和影响? 归纳总结: 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工人武装起义,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之后,就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议题情境2:播放视频《冬宫炮声》 议题讨论2:思考俄国十月革命的有何意义? 归纳总结: 1.爆发:1917年,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正板书】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议题情境3:阅读材料 议题讨论3: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曲折。这能否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的总趋势呢? 归纳总结: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议题情境4:播放视频《百年巨变》 议题讨论4: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过时了吗? 归纳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的巨大成就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仍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是不过时的。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自主探究问题,组织答案,自由发言。 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尝试总结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异同。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将自身的感性认知逐步上升为理性全面的认识。 学生理解并吸收上述知识点,转化思路后,走进下一个情境,较为放松的同时阅读情景探究材料。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深入的逻辑思考和论证。 学生观看视频,对唯物史观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观看视频,对剩余价值学说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仔细听讲,并结合相应的PPT内容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标记相应概念的注意点,以深化理解。 结合视频,进一步深入探究解决方案,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自觉初步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探究活动。 结合探究分析,认真听讲,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自觉初步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共同探讨得出有关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回答完整性程度,进行补充说明,进一步引出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理解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异同,锻炼提取信息的能力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解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引导学生主动的回答问题,锻炼阅读材料、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探究活动任务以及生成性的追问,已在引导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学会更加理性深入地看待问题。 以视频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素材,既能丰富教学资料,又能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解释与论证、辨析与评价等学科能力。 教师解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在探究与学习中便于知识的呈现与建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识记。 注重逻辑分析,层层深入探究,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的地位和影响。
巩固新课 (5min) 通过板书进行课程内容的回顾与复习。并布置随堂练习,组织学生结合所学完成相关习题。 跟随教师的引导,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加强记忆。 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相关练习,深化理解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构逻辑框架,巩固新课成果。 设置随堂练习,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学以致用。
结束新课 (1min) 本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进行及时的复习和预习。下课! 学生有所思考,利于形成逻辑严密的哲学体系。 通过总结性语言对本节课主题进行概括,并进一步引出下节课内容,学生产生对下节政治课堂的兴趣。
板书设计 正板书 副板书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1.巴黎公社 2.俄国十月革命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教学设计 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演示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同时锻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以议题为纽带,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