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学科教学设计[ 20 22 – 20 23 学年度 第_2_学期 ]任教学科:政治任教年级:高一任教老师:邓湘梅教学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学校:温泉县高级中学第五课第一框题《 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温泉县高级中学 邓湘梅1、内容分析:课题选自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人民当家做主》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框题《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材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呈现问题,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即:我国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权力;人大的性质、地位、职权;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产生方式和职权三个问题。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保障。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人大的相关知识,进而感受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前面两个单元的延伸和深化,也为接下来学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打下了铺垫。因此,本节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课内容从政治制度层面阐述前面两个单元知识的根据和基础,是学生现实政治生活的重大主题,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政治,同时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初步认识发展。2.学生分析本节课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一些粗浅的内容,日常生活中也在电视、新闻中看过有关人大的报道,这就为本课知识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说,由于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备受全国上下关注,青年学生由于其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重、探求欲望强等心理特点,对于本课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4、问题设计 总议题: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利器议题一: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议题二:人民代表大会肩负对人民负责的任务议题三:人大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言者7、教学构想:1)、抓时机:本节课正好在3月底上,十四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刚刚闭幕,在这一段时间,电视、报纸都对这次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同学们对本次人大的情况应该有所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关注和理解这次人大,使政治教学能够更好更真实地联系现实生活,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我抓住了这个时机。2):改题目:用《我们和春天有个约会》导入课题,把目题改为“走进人大,了解人大”和“走近人大代表,了解人大代表”。相比书本上的题目,我觉得内容更清晰,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趣,展现生活化的课堂。3)、教学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通过课前让学生收看电视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链接中国人大网和温泉县人大网、现场采访人大代表、角色模拟等师生、生生互动来创设情境,结合学生自主阅读书本,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梳理知识、释疑解惑,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及政治素养。4)、教学步骤设计:①走进新课:导入引趣、推出课题 ②推进新课:师生互动、探索解惑 ③小结新课:激发情感、思想升华 ④拓展新课:能力提升、激情延续。5)、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温泉县人大的相关资料;调查当前我县存在的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最现实的问题。布置学生预习课文。8、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认同并支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和人大代表行使职责。2)、科学精神:理解并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与人大代表的权利。3)、法治意识: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4)、公共参与:通过社会实践,感悟“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这句话。教学重点: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职责教学难点: 人大的决定权与监督权教学方法:学生学法 ①“引导探究的教学法”:结合本框题教学内容特点,对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采取设置情境等活动形式引发求知动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②角色体验法:根据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原则,为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采用现场模拟、角色体验的手段,活跃气氛,增强视听效果,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③情境教学法:将图片、音乐、视频等有机组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①知识迁移法:该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原理用于分析理解政治现象,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比较分析法:在本课教学中,有些相似概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以便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概念。如全国人大与地方人大的比较,人大的职权与人大代表的职权的比较等,在比较鉴别中获取新知识。③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思考,相互交流学习成果,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需设备: 网络、电脑多媒体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走进新课 导入引趣 推出课题《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一定感到很新奇,这个春天的约会是什么呢?播放视频片段:由数张与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视频推进新课 师生互动 探索解惑课件展示:总议题: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利器议题一: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一、走进人大 了解人大1、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播放视频: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2、权力机关的地位、性质、职权、体系 查阅温泉县人大网设置情境,组织学生:以下四个情境与人大的哪种职权相对应?二、走近人大代表 了解人大代表议题二:人民代表大会肩负对人民负责的任务组织活动:“角色模拟 参与政治”,新闻记者现场采访人大代表---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同学:你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吗?你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吗? 哪位同学来谈谈你所了解的人民代表大会?议题三:人大代表——人民利益的代言者组织活动:人大代表答学生问。博州人大代表、我校校长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播放视频:连任十届的人大代表申纪兰设置本课知识的易混点小结新课 激发情感 思想升华教师总结:第一,人大代表不仅仅是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第二,人人关注时政。记住,我们每年春天都有一个约会。不见不散。拓展新课 能力提升 激情延续合作探究:假如你是温泉县人大代表,你打算向博州人大提出哪些议案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思考:这个春天的约会是和我们国家春天的哪一个政治活动密切联系的呢?(人民代表大会)观看视频自主阅读书P44内容思考: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自主阅读书P44-47找出:权力机关的地位、性质、职权、体系概括出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四人一小组,讨论完成合作学习。四个情境:①国务院总理李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向全国人大作报告②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③十四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④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作出修改 请学生判断图片中的情景反映了全国人大在执行哪些职权?自主学习书P48-49。一二组同学为记者,设置问题采访人大代表;三四组同学为人大代表,准备应对接受采访。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然后梳理知识:人大代表的①地位②产生方式③权利和义务学生合作讨论解决以下三个易混知识:①最高权力机关与 权力机关②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机关③人大代表的职权与人大的职权 课堂巩固 :判断以下提法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都有立法权, 都是立法机关C.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是一样的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评价学生小结: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性质、职权3、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义务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我县实际,畅所欲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节政治色彩较浓的课充满亲和力。由情境导入,重又回归情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和自主阅读让学生主动联系前后知识来探究本框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和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并加以联系和区别,理解权力机关的地位、性质、职权、体系。通过设置情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讨论完成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突出重点。通过新闻记者现场采访人大代表的“角色模拟 参与政治”活动,自学知识的同时提高政治参与能力。通过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释疑解惑。同时对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多向提问:把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从多个方面启发学生思考,突破难点,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从人大和人民的关系及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来思考并得出结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让学生明白:人大代表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解决本课的易混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激发情感 。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情感,题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板书设计 拓展学习设计 教学反思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85名。其中,工人农民代表551名,知识分子代表631名,解放军代表268名。这三类代表共1450人,占代表总数的48.5%。材料二: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都要审议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以及其他的报告和议案。材料三:近年来的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涉及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些议案分别交由有关国家机关负责办理。(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什么政治现象?(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谈谈在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应如何履职。2、课外实践(好班学生) 调查一名或几名具有较强的议政能力的地方人大或全国人大代表。 1、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形式多变的活动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面貌主动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伴随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掘新知识,进行着丰富的情感体验,促使课堂与生活,知识与能力,实践与情感的有机统一,比较有效地达成本课教学的预设目标。2、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弱化自己的强势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自己担任引导者,解惑者,裁判员的角色;从繁杂的事例中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中心议题,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等。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老师要有亲和力,要有激情,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这样课堂才会活起来,学生才会乐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