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Xxx职业技术学校教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 四 周 第 学时教案计划授课时间:2023 年 月 日 实际授课时间:2023年 月 日专 业: 班 级:科 目: 《哲学》(新教材) 课 时: 2课时授课地点: 授课形式: 讲授参考教材:第 1 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和特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哲学的起源 2.通过思考交流,明白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学习,理解哲学之时代精神的精华。 2.通过交流学习,知道哲学的起源和哲学的智慧教学重点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难点 1.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3.【整体感知】: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 1.中职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不高,对德育课学习热情不高,这给上课带来一定难度。他们有的是非不分,有时也很叛逆。这就要求正确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在上了一个星期的高二年级后,我发现学生整体素质比较普通,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何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是我目前来说最需要做的。 2.结合有的班级都是女孩子,有的班级都是男孩子,去边学习氛围不高的情况下,我会将更多有趣的,当下青少年热衷的实例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不是一味“埋头学习”让他们做真正的课堂主人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能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教学内容分析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素质目标: 使学生能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主观条件出发,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进行正确的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2)尊重他人,乐观进取,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善于总结,留心观察、是非分明,努力学习、开拓创新。 (4)顺应潮流,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勇担责任。 (5)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积极奉献,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教学策略 本节课程使用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导入分析法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设计 (思维导图)主要内容 课 前1.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2.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对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课 中一、问题导入 以苏格拉底之死的视频为导入,探究哲学的起源。 问题1:哲学是什么? 问题2:为什么要学哲学? 二、新课讲授 内容(一):哲学的智慧 人生处处有哲学 1.哲学是智慧 2.人生的十字路口要使主管符合客观,做出正确的选择。 3.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静止和运动 6.偶然和必然 内容(二):故事展示 1.刻舟求剑 2.守株待兔 内容(三):哲学是一层不变的吗? 1.哲学不是一层不变的,是随时代和社会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所有的哲学都是时代的产物 3.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4.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 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2.世界观是研究整个世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四.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五、随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课 后与学生交流课堂学习效果,对有疑惑的知识点加以补充讲解; 网络查找相关知识资料拓展学习;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课后反思。教学过程(90min)教学 环节 内 容 活 动 技术 手段 备 注 (教学随笔)教师 学生课前 准备 1.教师备课 2.学生预习 教师备课制作PPT,查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及资料。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对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 查阅 资料课中 活动 环节 内容一:新课导入 步骤一:问题探究(5min) 步骤二:提出疑问(3min) 步骤三:解决问题(5min)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的材料,提出疑问。 阅读多媒体展示的材料,和同桌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答案,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多 媒 体课中 活动 环节 (30min) 内容一:哲学的起源(5min) 内容二:物质与意识的含义以及关系(5min) 内容三:方法论(10min) 步骤四:总结 课堂训练 (10min) 根据教材知识点,多媒体展示出哲学的起源 多媒体展示问题,教师提出疑问,引导思考。讲解。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的材料,提出疑问。 4.组织学生以同桌为位对问题进行思考; 5.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6.多媒体展示知识点(物质与意识),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7.多媒体展示知识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根据教材知识点和多媒体展示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并在教材中进行标注; 根据教师讲解,对知识点融汇贯通理解哲学的含义 阅读多媒体展示的材料,和同桌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答案,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跟随老师的思路,阅读案例,与同桌进行讨论; 整理知识点内容,做好笔记。 多 媒 体总结 评价(5min) 课堂小结 1.哲学的起源 2.意识的含义 3.两者的关系 4.方法论。 1.学生补做笔记; 2.学生试着自己进行总结。 多 媒 体课后 检测(5min) 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 学生复习巩固本节课内容,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背诵知识点。 教材 笔记教学 效果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