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标要求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了解,让青年学生懂得:人类社会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道路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的看待原始社会的解体,领会人类文明跨越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自觉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教学难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演进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 在人类社会演进的五大基本形态中,平均主义的社会指的是原始社会,那么人人平等,产品平均分配的原始社会是不是最理想的人类社会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议题探究 主议题:原始社会是不是最理想的人类社会? 议学活动1:请同学们畅想一下原始人可能面临哪些生存困境? 居无定所、野兽袭击、食物来源得不到保障等。 议学活动2:结合教材,思考原始人如何应对这样的生存状况?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探究) 为了获取蜂蜜之类的食物,原始人需要借助石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而后对石器加以磨制,使其相对规则,人们迈入新石器时代,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石器则是原始社会最主要的劳动工具,劳动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构成了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力是指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不是单兵作战地改造自然,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称之为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个部分组成。由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较为低下,生产资料需要共同占有,又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有限,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所需,不得不平均分配,从而形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3)社会生活基本单位—氏族(P2)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①氏族的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②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议学活动3:结合教材第3-4页的知识提炼关键词,用推导图表示原始社会解体、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过程。(A同学进行推导,B同学纠错,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议题回归:原始社会是不是最理想的人类社会? 议学提示: 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人们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从上层建筑看:氏族采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没有特权的氏族制度; 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原始社会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板书设计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