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课时: 时间: 课型: 主备人: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民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民法的含义及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2. 让学生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它的三要素
3.让学生理解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必要性及调整范围
【重点难点】
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它的三要素
2.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必要性及调整范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以课本P2探究与分享导入,民法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理解民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民法的含义及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2. 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它的三要素
3.理解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必要性及调整范围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请认真阅读课本P2-P6内容,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本课有哪些知识点?
2.哪些是重点?
3.你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P1-5,思考以下问题,并用笔勾画出关键字、词、句,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
1.阅读课本P2第1段,民法与我们生活是什么关系?
2.阅读课本P2第2段,什么是民法?结合P3相关链接,民法典颁布有什么意义?结合P3名词点击,什么是法人?什么是非法人组织?
3.阅读课本P3最后1段,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它包含哪三个要素?
4.阅读课本P4正文,什么是民事主体?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5.完成课本P5探究与分享,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6.完成P6探究与分享,阅读P6第1段,为什么要规定民法基本原则?
7.阅读课本P6第2段,民法基本原则调整的范围是什么?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法律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地位)
(1)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都处于社会生活之中。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
(2)我们要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遵守法律规则.
2、什么是民法?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名词点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公民都是自然人)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例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营利法人;公立学校属于非营利法人;政府机关属于特别法人。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注意;法人不是“人”而是“组织”
3、民法典
(1)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3 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 ,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意义: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规范了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4.民事法律关系
(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2)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平等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自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其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5、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①法中有德: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②德中有法: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1、规定民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民法基本原则调整范围: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3、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注意: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否则,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六、课堂小结,形成知识树
整理知识,识记知识
1.民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民法的含义及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2.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它的三要素
3.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必要性及调整范围
八、当堂检测
九、作业布置
十、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