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 时间: 课型: 主备人:第三课 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3.1订立合同学问大【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合同的含义、类型、订立合同的要求及订立合同的意义2.让学生理解合同订立的过程,区分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3.让学生理解合同的两种形式: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教学重难点】合同订立的过程,区分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重合同、守信用是全社会的共识。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除了依靠诚实守信等道德约束,还需要合同法律制度的保障。法律通过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维护诚信、健康的市场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那么应该如何订立合同?什么样的合同才是有效的合同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订立合同的学问。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合同的含义、类型、订立合同的要求及订立合同的意义2.理解合同订立的过程(邀约和承诺),区分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3.理解合同的两种形式: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请认真阅读课本P2-P6内容,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1.本课有哪些知识点?2.哪些是重点?3.你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请认真阅读课本第P1-5,思考以下问题,并用笔勾画出关键字、词、句,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1.阅读课本P23第1~2段,什么是合同?合同的种类有哪些?合同的特点是什么?2.阅读课本P23第3段,自愿订立合同的意义是什么?3.阅读课本P23相关链接,什么是格式条款?为什么要采用格式条款?采用格式条款的要求是什么?4.阅读课本P24第1段,合同的订立需要什么?合同订立的过程分为哪两个阶段?5.阅读课本P24第2段及相关链接,什么是要约?要约的要求是什么?要约和要约邀请一样吗?6.阅读课本P25第1段,什么是承诺?承诺的要求是什么?7.阅读课本P25第3段和P26第1段,订立合同都意味着合同生效吗?什么是有效合同?什么是无效合同?8.阅读课本P27第1段,完成课本P26第2个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合同的形式有哪些?合同的形式对合同的意义是什么?9.阅读课本P27第2段及相关链接,什么是口头合同?它的优点是什么?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它的缺点是什么?10.阅读课本P27第3段,什么是书面合同?它的优点是什么?它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生活离不开合同1.合同(1)含义: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2)类型: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3)订立合同的要求: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即就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以实现各自的利益。问题:什么是意思表示呢?(4)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民事主体自由意志的体现,对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过渡: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者参与交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订立合同,我们国家对于合同的订立是持鼓励支持合同自由的。那么理由是什么呢?(5)鼓励合同自由的原因: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者参与交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订立合同,利用合同参与交易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市场交易者的自由意志。一方面,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自愿订立的合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因此,法律鼓励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尊重市场交易者的合同自由,维护诚实守信的履约机制。辨析:鼓励合同自由是不是说国家对合同不加干涉,可以随意签订合同呢?点拨:由于合同主体的谈判能力与地位可能存在差异,法律对合同自由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以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例如,法律对格式条款的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如火车票背面关于“乘车须知”的规定。格式条款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也限制了对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民法典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二)要约承诺定合同2.合同订立的过程(1)合同的订立需要当事人各方的平等协商,很多时候需要经历反复协商才能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讨价还价是这种反复协商过程最形象的体现。法律将这个过程概括为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2)要约: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例如,我们去超市购物时,超市标明其商品的出售价格,就是对顾客发出的要约。其中,超市为要约人,顾客是受要约人。为了保护受要约人的合理期待,维护稳定的交易秩序,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3)承诺:要约到达对方后,就进入合同订立的第二个阶段——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应当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例如,超市顾客了解商品价格后表示购买,就属于承诺。承诺到达对方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订立合同的过程随之结束。俗话说“一诺干金”,当我们接到一项要约,即将作出承诺时,要格外慎重。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变化属于对要约内容进行实质性的变更了呢?(4)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責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3.有效合同的要求(1)订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2)订立合同≠合同生效如果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仍然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如果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三)立字有据更可靠4.合同形式提到订立合同,我们很容易想到白纸黑字的合同书。其实,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取特定形式外,只要各方当事人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就是订立了合同。无论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甚至直接履行的行为都可以产生合同。5.口头合同和书面合同(1)口头合同:①含义:口头合同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达成意思表示一致所形成的合同。②特点:优点: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缺点:口头合同的问题在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多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合同的履行期限越长,当事人忘记约定内容或者条件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当事人对合同的理解和执行就越容易产生争议。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不宜采取口头形式③适用情况:通常用在一些金额较小、即时清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的民事法律关系中。④举例:如商店中的零售、熟人之间的小额借贷等。(2)书面合同①含义:书面合同是以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订立的合同。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②特点:书面合同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各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的证据,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决。③适用情况: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金额较大以及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④举例:房屋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3、结束新课我们上说“空口无凭”是不是正确的呢?不见得,因为口头合同也是有效的,“空口无凭”未必正确,“立字为据"确有意义。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树立合同意识,尤其要用好白纸黑字这个工具。课堂小结,形成知识树整理知识,识记知识1.合同的含义、类型、订立合同的要求及订立合同的意义2.合同订立的过程,区分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3.合同的两种形式: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八、当堂检测九、作业布置十、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