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地理八下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件 (32张PPT,含视频4个)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地理八下7.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件 (32张PPT,含视频4个)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区域城乡分布和变化,推测该区域城乡发展图景。
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区域认知)
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综合思维)
运用地图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并举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等,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江海交汇之地
读图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湖泊众多。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
以平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
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
结合教材,读图找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海”,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
地理位置优越
长江
黄海
东海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黄金海岸”的南北海上航运中枢,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主要港口。
对外
对外
对内
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为三角洲地区提供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水产品等。
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都江堰灌区
都江堰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提供灌溉水源。

容易形成旱涝灾害。

都江堰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为成都平原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且稳定的灌溉水源,同时也使成都平原免受旱涝灾害。
作用
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长江发源地
(唐古拉山脉)
长江中游
(宜昌—湖口)
长江下游
(湖口—上海)
长江上游
(截止宜昌)
长江上游地区,河流主要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发展。
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提供便利的通航条件,有利于区域的交通发展和对外联系。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美景欣赏
读图,找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487万(2020年),是我国的超大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国际化大都市
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
进出口贸易中心
规模最大的城市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区域东缘。1990年,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掀开了上海发展的新篇章。浦东新区拥有陆家嘴、张江、外高桥、金桥、洋山等国家级开发区,集聚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引擎。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从阡陌农田到高楼林立,从冷僻乡间到繁荣市区,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浦东新区
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交通方式 起始地和目的地 最短用时
高速铁路 昆山-上海 17分钟
昆山-苏州 13分钟
高速公路 昆山-上海 约1小时
昆山-苏州 约1小时
昆山—上海高铁用时17分钟
昆山—苏州高铁用时13分钟
乘坐高铁,通勤圈缩减到30分钟内,便利往返于不同城市,生活和工作发生很大变化。
“同城效应”
“同城效应”
同城效应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体现了城市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的密切程度。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交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沪杭城际高速铁路、宁杭城际高速铁路等多条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行,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之间往返的时间缩短,人们可以便利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由往来。由此人们的交流、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城效应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
杭州西湖
上海外滩
乘坐高铁约50分钟
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更多发展机会,收入较高。

交通成本较高,上下班用时较多。

张予墨同学的父母生活和工作不在同一座城市。
不同
2.这种生活方式依赖的条件是什么呢?
区域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日益快速、便利和多样,人们生活选择日趋多样性。
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点击图片查看简介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返回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杭州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云山秀水是西湖的底色;山水与人文交融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格调。西湖之妙,在于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激瀚,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都能成景。
返回
百戏之祖——昆曲
西湖龙井
苏 绣
除此之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假如你是一名游客,你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最想去的是哪个景点?收集资料向同学介绍这个景点的文化特色。
认识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
请你收集资料,和同学交流家乡的文化特色及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西塘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朱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地理位置优越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上海
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最大的城市群
最大的城市
1.[跨学科·语文]宋·陆游《渭南文集》第二十卷:“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这里的“苏常”指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苏州与常州。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地处中国最大的平原,地势低平 B.位于湿润区,降水丰沛
C.河流与湖泊众多,水源充足 D.位于亚热带,热量充足
A 
2.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旅游景观的是( )
A.日月潭 B.桂林山水
C 
C.古镇周庄 D.颐和园
3.[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陕西中考)【对比探究 融贯东西】成都和上海两所中学利用云课堂开展了一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拟研讨会,对两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差异进行了比较探究。读成渝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区域位置——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与君共饮长江水
(1)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其中重庆市是长江与其支流______江交汇处的城市,河运便利。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濒临黄海和____海,尽得江海之利。
(2)成渝经济区的成都市位于四川省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势低平,灌溉便利,农业发达,被誉为“天府之国”。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润,______________密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探究二:农业基础——“天府之国”与“鱼米之乡”
嘉陵

河网(河湖)
(3)成渝经济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凭借长江上游落差大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资源十分丰富,钢铁、机械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结合所学,简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至少答出三点)
探究三:工业发展——装备制造业基地与综合性工业基地
水能(水力)
工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和城市密集,劳动力丰富;科技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