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 课型 新授课课程标准 1.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利益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3.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 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 第二目“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分析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多方面因素。 第三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阐述跨国公司是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以及跨国公司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和高一阶段的学习,对于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政治专业知识的积累,对国际国内发生的事情关注度、兴趣度较高但是缺乏理论思考,不能够深究其背后本质,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和趋势还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现实生活,引入生活的事例,运用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逐步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站在新的历史定位,增强对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科学面对经济全球化,有效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培养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明确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负责任的大国,奉行多边贸易规则。公共参与 明确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是制定世界经济规则的积极参与者。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跨国公司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比较优势理论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板书设计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一、温故知新 出示复习内容 学生课前诵读,回忆: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①必要性(背景) ②内涵 ③要求 ④意义 2、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对世界的贡献有哪些? 2.我国的实际行动有哪些? 通过温故知新,使学生能够对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二、自主预习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要求:浏览课本P58-64,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显著特征、主要表现 2.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3.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学生自主预习问题,浏览课本,对本框知识有个初步印象,在讲解时理解能够更加深入。三、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 填写调查表:我家与“经济全球化”: 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填写。 结合表格和课本,积极思考,师生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思考:你接触过这些品牌的商品吗 你之所以能用上世界各地的产品得益于什么? 结论: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现实生活,引入生活的事例,运用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认识。四、新课讲授 四、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一部iphone的全球之旅 教师总结:出示相关知识点。 探究活动二:一辆汽车所有零部件的生产往往不是由一个国家完成的,体现了生产全球化。 探究活动三:甲国、乙国存在的比较优势。 探究活动四:展示视频。 学生小组合作,查阅资料,结合课本回答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注意: 经济全球化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是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基本特征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1)生产全球化 (生产领域 国际分工协作) ①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 ②表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③作用: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思考:为什么一辆汽车(飞机)不由一个国家从头到尾完成生产呢? 比较优势: 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探 究 与 分 享 P60 思考1:甲乙两国存在的比较优势各是什么? 思考2:甲国和乙国应该如何进行贸易? 思考3:这样做有什么作用? 1:甲国应该生产粮食具有比较优势,乙国应该生产肉类具有比较优势。(单位时间内甲国能生产更多的粮食、乙国能生产更多的肉) 2:甲国向乙国出口粮食(赚取外汇),从乙国进口肉(代替自己生产);乙国向甲国出口肉(赚取外汇),从甲国进口粮食(代替自己生产)。 3: 促进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比较优势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观看视频: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贸易全球化(交换领域 进出口、买全球、跨境电商) ①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②表现: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易范围越来越大。 ③交易范围: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 (3)金融全球化(投资领域) 对外投资办厂、海外并购、购买别国股票、债券,都属金融全球化的表现。 ①原因: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 ②表现: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归纳提升:经济全球化的三大表现 连连看: 通过小组探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深入思考能力,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 学生通过内容学习能够深刻感受站在新的历史定位,增强对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政治认同。 深入理解比较优势,明确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与分工。 了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四、新课讲授 展示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思考】除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你觉得还有哪些因素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生观看视频:《科技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 【思考】除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你觉得还有哪些因素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2.根本动因: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思考: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除了逐利的主观因素,还离不开哪一客观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 具体表现: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投资,到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 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提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具体表现: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域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 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 通过学习,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分析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多方面因素。深究经济全球化背后本质,了解和掌握世界经济格局和趋势。展示视频:《公司的力量》跨国公司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 观看视频:《公司的力量》跨国公司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1.跨国公司的含义 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2.跨国公司的地位: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3、跨国公司的目的 实现最大利益 4、跨国公司的投资运营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 5.跨国公司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跨国公司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 ②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③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补) (2)消极影响: 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小结:跨国公司 通过时政资讯的展示,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大局观。五、同步练习 出示易混易错点、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1.限时练习练习册上的习题,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