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心中有数上职场 教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心中有数上职场 教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简介

7.2心中有数上职场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让学生理解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重点难点】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心中有数上职场》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理解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请认真阅读课本P64-P69内容,思考以下问题(3分钟):
1.本课有哪些知识点?
2.哪些是重点?
3.你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P64-69,思考以下问题,并用笔勾画出关键字、词、句,4分钟后比谁能准确作答。
1.阅读课本P65-66正文及相关链接,劳动者享有哪些权利?什么是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什么是工资?劳动法关于工资有何规定?关于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劳动法有何规定?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意味着一律不能加班加点吗?用人单位如何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卫生?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不缴纳社会保险吗?为什么?
2.阅读课本P67第1段及相关链接,劳动者的义务是什么?什么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阅读课本P68第1段,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
4.阅读课本P68第2段,什么是协商?
5.阅读课本P68第3段,什么是调节?
6.阅读课本P69第1段,什么是劳动仲裁?它的条件是什么?它有什么法律效力?
7.阅读课本P69第2段,什么是诉讼?诉讼的条件是什么?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1.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1)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①劳动报酬就是人们常说的工资,它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②劳动报酬是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回报,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报酬。
相关链接:
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①休息权是宪法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②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③我国还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试判断: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因此,企业让劳动者加班加点都是违法的。
提示:错。保证劳动者的休息休假并不意味着一律不能加班加点。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作为对劳动者牺牲休息或休假时间的回报,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加班工资。
(3)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①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理应得到全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关心和保护。
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权利
①必要性: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会出现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可能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
②要求:为了确保劳动者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家和社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这就是社会保险。
(5)其他权利
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加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等。
2.劳动者的义务
(1)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劳动者在维护自己劳动权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2)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劳动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劳动争议及处理方式
劳动争议的含义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就会出现劳动争议。
(2)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逃后不履行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
2.处理劳动争议的具体方式
(1)协商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不妨先试试"有话好说”,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争议的解决进行友好协商。如果协商一致可以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
当事人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互谅互让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达成调解协议签订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3)劳动仲裁
①含义:劳动仲裁是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第三方的身份居中进行裁决的活动。
②条件: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和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当事人达成和解或调解协议后不履行,都可以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由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决。
③效力:根据劳动法律、法规除特定情形外,未经劳动仲裁程序,当事人不得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4)诉讼
①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课堂小结,形成知识树
本框主要阐述了劳动法的部分法律知识,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确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和相应的义务,懂得用法律维权,从而学会在社会实际劳动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
整理知识,识记知识
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2.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八、当堂检测
九、作业布置
十、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