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1章 第4节 教学设计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录
一、学习目标
二、必备知识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学习目标
1.结合示意图,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并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依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结构特点。
3.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各圈层的相互关系,理解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二、必备知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分类:图中S表示横波,P表示纵波。
(2)特性
(3)波速变化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 33千米(大陆平均) 该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2 900千米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界面:图中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E为内核,F为外核,G为地幔,H为地壳。
(3)圈层划分及特点
①地壳(H):固体岩石组成,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②地幔(G):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上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岩石圈。
③地核
3.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速度发生了突然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横波、纵波的传播媒介不同,其波速变化说明了传播媒介的变化,因此可从组成物质的变化上思考分析。
4. 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水圈
(1)组成: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
(2)特点: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生物圈
(1)概念: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范围: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3)意义: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提醒] (1)大气圈和水圈是根据地球外部自然地理环境划分出来的,生物圈则是将生物生存的环境划为整体圈层,这是因为生物存在的范围较广,与其他圈层之间存在交融。
(2)地球的内部圈层分层明显,但地球的外部圈层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分层不明显。
4. 将地球圈层与对应特征连线。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阅读教材P22图1.34 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探究下列问题。
问题1 (综合思维)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
提示: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问题2 (区域认知)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
提示: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地壳、地幔、内核为固体,上地幔上部软流层岩石部分融化,外核是液态的金属物质。
归纳提升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示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2.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厚度/km 特征
地壳 (莫霍 界面) (古登堡 界面) 平均33 ①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
地幔 上地幔 2 900 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下地幔 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均很大
地核 外核 3 400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①固态;②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探究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科技日报2021年12月10日报道: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我国今年第二阶段的科考任务,目前已经返航三亚。本次科考中,“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共下潜23次,其中6次超过了万米,最深下潜至10 909米,更是在地球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最深区域进行了科考作业,也采集了一些珍贵的深海水体、深海岩石等样本,同时还在万米深渊捕捉到了海星、海参等海洋生物。这对未来开展不同深渊探索、地质与生命多学科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问题1 (区域认知)“奋斗者”号采集到样品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些圈层?
提示:该位置处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水圈和生物圈。
问题2 (综合思维)“奋斗者”号最大下潜深度的位置处于哪个板块上?该板块属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提示:处于太平洋板块;属于岩石圈。
归纳提升
1.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特征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各圈层的基本概况如下表所示:
圈层 组成 特征
大气圈 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水圈 由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组成 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2.生物圈的特殊性
(1)组成成分特殊:生物圈由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2)空间分布范围特殊: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唯一不独立占有空间的圈层。
(3)形成过程特殊:生物圈寓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中,离开了它们,生物圈将不复存在。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圈层才能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