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教材版本 单元名
高中地理 高一 人教版2019 自然灾害
单元组织方式 教材原有单元(新授课)
课时内容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自然灾害
第1课时 气象灾害区研学旅行
【教学内容】气象灾害、防灾减灾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 为提高青少年识灾、防灾、避灾意识,促进中小学生研学工作交流,就10月13日国际減灾日给中学生校园科普活动进行研学课程。省气象局气象天文科普馆硏学团队于10月5日-12日到自然灾害多发区进行研学路线实地考察。今天我们研学的路线主要是气象灾害多发区。
展示图片,指出研学路线
研学活动开始前,以知识储备作为契机,引出防灾减灾知识
【知识储备】
一、灾害监测主要手段:
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等,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二、灾害防御主要手段:
(1)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
(2)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三、灾害救援与救助:
展示救援流程,帮助学生了解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过程,从而建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灾后恢复
展示北川新县城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灾后重建。
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能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自救与互救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灾前准备的物资、灾中救助、灾后自我保护的主要方面。
【过渡】了解了防灾减灾知识,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研学旅行,首先我们来到第一个地点:寒潮多发区——新疆。
预计11月26日20时至11月28日20时,新疆大部气温将下降8~12℃,新疆北部降温14~18℃,新疆山口风力可达12~13级。
【合作探究】(结合资料与图片)阅读新疆地区材料与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寒潮的表现及危害。
【讲解】因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以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造成危害。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影响交通运输。寒潮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影响电力、航海。寒潮带来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
【思考】新疆地区为何遭受寒潮?
展示我国寒潮的路径。
我国寒潮路径:①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②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我们了解了寒潮
接下来我们来到下一个研学地点:洪涝多发区——江西》
截至5月21日16时30分统计,5月19日开始的洪涝灾害江西省共有7个设区市33个县(市、区)14.7万人受灾,紧急避险和转移安置5094人(其中避险转移3726人,转移安置136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7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433公顷,倒塌房屋6户13间,严重损坏房屋29户55间,一般损坏房屋305户494间,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洪涝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思考】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洪涝多发区的分布。
从气候角度看: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角度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思考】洪涝会产生哪些危害呢?展示图片,学生描述。
洪水淹没农田、农作物减产。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造成人员伤亡、人畜饮水困难、引发疫情,威胁人类健康。淹没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展示我国的洪涝灾害分布图,让学生描述其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思考】如何在洪涝灾害中做好防灾减灾。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洪灾后注意饮水安全、食物安全、用电安全。
接下来我们继续前往第3个研学地点:广西。
今年8月以来,南宁市武鸣区13个乡镇出现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当地约有33万亩沃柑严重受旱,占总种植面积的约60%。由于高温干旱造成的果实偏小、日灼病等情况,果农收入预计将减少二成以上。
作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广西为何会发生旱灾呢?
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干旱频发的地区。其中非洲的干旱最严重的。
【思考】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
展示图片,学生回答。
干旱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展示我国旱灾分布图,描述其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最为频繁、影响最严重。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活动】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
国家减灾委员会每年都会公布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2011年,我国洪涝灾害和旱灾较为多发,其中严重的5次灾害被列入当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表6.1)。试以2011年为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1.表6.1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分别发生在何时何地?
2.表6.1所列的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的发生地区有重合吗?发生时间上又有什么联系?
最后我们来到最后一个研学地点:台风多发区——江西。
2022年9月5号5时,“轩岚诺”的中心位于距离浙江省朱家尖岛东偏南方向约245公里的海面上,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偏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今天上午起在浙江东北部近海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发生时间是夏秋季节。
【思考】台风有哪些危害呢?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台风的危害。
台风天气所带来的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当台风来临时,往往带来暴雨,它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其他灾害。风暴潮会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阅读】台风来了有雨来
说起台风,人们常会想到它带来的种种灾难,谈台风而色变。然而,对有些地区而言,台风是宝贵的资源,每年都会有很多人盼着台风的到来。因为每次台风都会伴随一次强降雨过程,充沛的降水极大地丰富了所影响地区的淡水资源。
2022年11月1号10点,今年第22号台风“尼格”中心位于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预计“尼格”将于3日白天在广东阳东到海南文昌一带沿海登陆,也有可能在广东西部近海减弱消失。“尼格”环流和弱冷空气将给广西带来2~4℃的降温,并给广西送来甘霖。
【思考】我国的台风分布特征。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通过今天的研学之旅我们学习了气象灾害和防灾减灾的有关知识,希望下一次的地质灾害之旅会收获更多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