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 2.2地形图的判读 学历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 2.2地形图的判读 学历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课题:第二章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学习目标】
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某地海拔,算出某两点的相对高度。
2、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认识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初步学会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来判断某地区的地形地势。
【评价任务】
1、在地图中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2、什么是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地形部位有何特点?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如何判定地形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呢?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本课使用教具材料包括《海拔与相对高度图》《地形与等高线》《地形部位与特征》《分层设色地形图》和黏土、橡皮泥等资源。
2.本课内容的学习重点是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判断坡度的陡缓;学习难点是区分山脊和山谷。
课前预习
预习课本31页至35页内容。
复习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异同。
三、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海拔与等高线(目标1)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1.「问题导入」 「教师」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这一天许多老年人都特别憧憬能够登山远望!但他们往往身体不好,腰疼背痛,体力不支。我们如何帮助爷爷奶奶们实现这个愿望呢?你会提出哪些建议? 老师:调查地形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地形图”今天我们来学习地形图,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提出许多合理的建议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的回答很多,引导学生到选择 合适的山体和合适的坡度上来。
2.「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31页至32页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把助学填写完整,5分钟后提问检测。 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 甲处的海拔是多少,乙处的海拔又是多 少?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看书读图,完成自学指导: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2)甲处的海拔为 米,而乙处的海拔为 米,则前者对于后者的相对高度是 。
设计说明:利用登高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新知的强烈求知欲。海拔和等高线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二、等高线地形图(目标2)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1.等高线 【课件展示五种基本地形】 过渡: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等高线特点: (1)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值是 (海拔或相对高度),单位是 。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 。 (3)图中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海拔差(等高距)是 。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海拔差 。 了解并识记五种基本地形;
2.地形部位 【观看动画演示】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课件展示】山体不同部位图片,让学生识别山体不同部位。让学生看“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 【小组探究】 1、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有何变化?   2、鞍部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陡崖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4、山脊和山谷的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讲解归纳】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拳头辅助记忆) 学生代表到前面指模型找出山地的五个不同的部位,并说出特点。 学生举手的角度分别对应缓坡、陡坡和陡崖。
设计说明:用flash动画形式展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直观性强,缺乏空间感的七年级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在图片的基础上利用模型向同学们展示所认识的山地的部位,培养的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换能力。  
学习任务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目标3)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3.分层设色地形图「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34页至35页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两个问题,把助学填写完整,5分钟后提问检测。 (1)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它和等高线地形图有何联系?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的颜色代表什么? 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着色随地势变化的规律:
设计说明: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学高潮。并且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及时肯定,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 
【检测与作业】
基础巩固(必做题):完成助学本课时当堂达标内容。
能力提高(选做题):精选5年内中考相关题目。
题 目 正确2分 错误0分 补救后得1分 题 目 正确2分 错误0分 补救后得1分
1 4
2 5
3 6
【学后反思】
动手绘制本节知识树或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