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次北固山下》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王湾
次北固山下
1.了解诗人相关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诗人情感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思考:什么是“以诗言志”?
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格律常识
请阅读相关材料,归纳律诗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
王湾
课文朗读
(五言律诗)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 :停宿、停泊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知武在某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成熟于中晚唐时期。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首联)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颔联)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颈联)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体裁常识
淡淡的乡愁 自然的理趣
首联
颔联 
尾联
颈联
所在
所见
所见
所思
客 路 青 山 外,
行 舟 绿 水 前。
潮 平 两 岸 阔,
风 正 一 帆 悬。
海 日 生 残 夜,
江 春 入 旧 年。
乡 书 何 处 达,
归 雁 洛 阳 边。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客路:旅途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前:向前航行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词:风正:顺风
译文:潮水上涨,江面宽阔,风势正顺,白帆高挂
这两句写江中景色,以江面之阔映衬一帆之孤。
“阔”字:显示了江面广阔浩淼。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渐浓的景象。
“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神的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文学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散曲
戏剧
小令
套数
(唐)
(宋)
(元)
海 日 生 残 夜,江 春 入 旧 年。
残夜未消,一轮红日却孕育而升,旧年尚在,江上已是春意盎然。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把“海日”和“江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和“入”使之拟人化,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用“残夜”“旧年”象征旧事物。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自然的哲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拟人
手法
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历来为脍炙人口、“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的名句。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在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啊!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大雁捎个信儿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吧!
这两句紧承第三联,呼应首联。全篇笼罩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直抒胸臆,抒发了思亲思乡之情。
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点明主旨。
问: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路经洛阳的——洛阳在镇江西北方,写了诗人淡淡的乡愁。
2.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心情:淡淡的乡思愁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合作交流:
1.诗中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时节的景物?有哪些景物?表现出什么特点?
长江地区;
早春时节;
青山、
绿水、
江潮、
船帆、
海日、
景物:
特点:
开阔、秀丽
江春
3.如果本诗是写旅途中的乡愁,那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客路”延伸到青山之外,“小舟”行驶在绿水之间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人在他乡,漂泊异地,思乡之情感已表现出来。
首联:借景点题说明漂泊他乡---------------思乡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①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指旅人前行的路,即驿道,驿道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②颔联紧承首联,写在船上所见的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之时,帆才有悬空的态势。③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夜还未消尽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还未逝去而江上已露春意——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何况诗人离家已久,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诗人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家人传递家书了。④最后一联紧承第三联而来,又遥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四联之间互为因果,浑然一体。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首联)行舟泊:青山外 绿水前
(颔联)望江面:两岸阔 一帆悬
(颈联)观日出:生残夜 入旧年
(尾联)思家乡:望归雁 传乡书
次北固山下
江南春早
游子思乡
板书设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外拓展:思乡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