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大洲》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大洲》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世界的海陆分布——七大洲》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七大洲”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首先要求能在地图上找出(即识别)七大洲,包括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大小,其中轮廓和大小的要求是粗线条的,只要求了解大致轮廓特征、七大洲面积大小次序(面积数据不要求记忆)即可。然后要求能说出七大洲的分布特点、相对位置、相邻分界线等。 为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大洲,必然要涉及大陆、岛屿、半岛等名称。这些概念只需要简单了解,而不需要记住或说出其严谨的概念,重在读图识别。 按照“标准”设计思路,教材首先用正文简单地介绍了陆地的相关概念-大陆、岛屿、大洲,引出几块相对集中分布的陆地-七大洲。教材虽然用正文介绍了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但是目的不是想要学生死记概念,而是只要在地图上能够区分这些地理事物即可,可帮助理解七大洲的范围。 教材安排图2-28“七大洲面积比较”引导学生识别七大洲。图中七大洲是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直观地引导学生注意七大洲面积大小次序,面积的具体数据不要求掌握。图中七大洲的轮廓形态明显,引导学生简单了解各洲的轮廓基本特征。 教材通过P.29“活动”1 并结合图2-26和图2-27 ,引导学生能够说出七大洲的分布特点。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东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南极洲、南美洲、大洋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教材通过“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七大洲中相邻大洲的分界线,从而了解七大洲分布的相对位置。还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分界线的一般特征,为以后区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这节课相对容易一些,但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以及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 所以要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和电脑的趣味性来设计学生活动,通过亲自拼图激发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方法,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在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比例基础上 ,掌握世七大洲与四大洋分布的概况。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 通过绘制、拼接大洲的简单几何图了解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相互位置关系。 3. 利用地图,学会用大洲位置来描述大洋的位置。 4. 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等地理事物通过学习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观察、想象、动手绘图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辩证观。
重点 大陆、半岛、大洲等的概念。 七大洲的名称识记与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 3.七大洲的位置分布。
难点 七大洲的位置的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我和你》这几句: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再过渡:我们人类同住地球村,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地球的海洋与陆地分布情况与面积较大的海洋——四大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与奥运会的一个元素相关,刚听的是2008年我国举办夏季奥运会的主题曲,2022年又举办了冬季奥运会,那奥运五环我们多次见到,它表示的是什么呢?对的,是大洲。那我们地球村上的陆地分为七大洲,奥运五环代表大洲,全球有七大洲,那奥运五环为什么只有五环?请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今天的课堂。 2.目标展示。1.学生观看视频。 2.清楚学习目标。1.引起学生对时事的关注,联系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程内容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新课讲解 1. 大陆、岛屿和大洲的概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大陆、岛屿和大洲的概念 过渡:为了更好地理解七大洲的划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陆、岛屿的概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2页,请几名同学说一说它们的概念。为了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开展以下活动。(大陆、半岛、海峡、岛屿) 活动①:连一连,将图中A、B、C所代表的陆地形态与下面的名称连线对应。1.在书上找到概念位置,通过理解进行连线。1.快速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
2.七大洲的位置与特征 2.七大洲的名称及大小 过渡:那大洲是指什么呢?教师与学生齐说“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出示教材图2.6,了解七大洲的名称和大小顺序,给学生少许时间记忆。 活动①:观看视频:“洲秀”,并把打乱的大洲顺序,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好。(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学生排序 活动②:进行“剪一剪”(识轮廓)的活动。(根据大陆轮廓,先在卡纸上画简图,再根据轮廓剪一剪) 活动③:“根据轮廓识大洲”抢答活动。A.小组考小组(第一轮):拿出本组剪裁的轮廓图,考考另外一组(第二组)。B.教师指图,学生回答。(刚才是小组考小组,现在由老师来考考你们)2.观看洲秀,参与“走秀”, 并记忆大洲顺序。 “剪一剪” 积极参与活动。 2. ①缓解学习疲劳,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加深对大洲轮廓的认识,并对大小排序的口诀加强运用;②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③提高读图、识图、做图、绘图能力。
3.大洲的位置 3.七大洲的位置 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每个大洲有什么特点,给大家3分钟)观察教材28页图2.6地图,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 )( )( )( ) 2)大部分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 )( ) 3)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 )( )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 ) 5)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 ) 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 7)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 活动①“拼一拼”(知位置):知道大洲位置,黑板上一组同学拼,其它同学小组合作拼。 活动②“贴一贴”(懂对应):把大洲大洋的位置贴在对应位置,黑板上一组同学贴,其它同学小组合作贴。 活动③给出东西半球图以及南北半球图,进行大洲大洋的识别。(上台拖图帮助他们拖回家)3.小组合作讨论。 “拼一拼” “贴一贴”3.目的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读图、识图等综合能力,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 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大洲大洋位置的识记,同时帮助学生能够把重难点突破,同时又能把重要知识点能够当堂课内化。
4.七大洲的分界线 4.大洲分界线 过渡: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洲与大洲之间是相邻或者是相连的,它们如何分界呢? 活动①:完成教材第30页“活动” 2.由学生表达出它们的答案,教师总结归纳,同时启发同学们去寻找其它大洲之间的洲界线。 活动②填一填(更熟练):教材31页表格,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拨。“找一找” “填一填” 4.掌握大洲间的洲界线,并提高看图识图能力。
知识小结: 播放小结视频,并进行板书。 并表述: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就像爬山一样,每一步都有他的意义,有时候道路平坦,知识简单,走起来轻松,有时候坡度大,困难,但只要你始终不放弃,终会登上山顶,看到最美的风景,今天我们就登上了山顶,看到了“地球村”的全貌。 最后回到开始的问题:那我们地球村上的陆地分为七大洲,奥运五环代表大洲,全球有七大洲,那奥运五环为什么只有5环?
作业 完成世界简图的绘制,并在相应位置填上大洲、大洋、洲界线的名称。
课后活动 找找——陆地之最(选做) 剪剪——大洲轮廓(必做) 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上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世界上最大的洲——亚洲 世界上最小的洲——大洋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