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讲义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化学观念;通过计算分析化石燃料的开采年限,形成节约资源的科学态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具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化学的志向和责任担当。 2.通过实验探究和学习,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和新能源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 1.知道化学反应中时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石油炼制出的几种重要产品及其用途。 5.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1.化石燃料(1)种类:化石燃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成:古代生物遗骸经过漫长年代和复杂变化形成;是___________能源。【答案】(1)煤 石油 天然气(2)不可再生2.氢气(1)性质:密度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还原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发生装置___________型收集装置 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法(3)优缺点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制取成本高、储存运输困难。【答案】(1)(2) 固液常温 排水 向下排空气(3)来源广泛,可由水制得 热值高 无污染 无二氧化碳排放3.乙醇:俗称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可以利用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制得,是___________能源。酒精能燃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车用乙醇汽油是___________物,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促进农业增产。【答案】酒精 C2H6O或C2H5OH 可再生 混合4.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汐能等。【答案】氢能源 太阳能 地热能 核能5.电池是一种将______能直接转化成______的装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中的物质发生______变化,将______能转化成______。【答案】化学 电能 化学 化学 电能6.根据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的性质,在以下的用途中各选填一种对应气体的化学式:①既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_____;②可供家庭用的气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③加压降温后的固体,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④燃烧产物无污染、未来可作绿色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答案】CO CH4 CO2 H27.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SO2),它遇雨水后能够形成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请你举出酸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两个实例: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防止酸雨发生的两条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腐蚀金属,建筑物,植物 水体酸化 使用脱硫煤 使用清洁能源等知识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吸热或放热现象。(1)常见的放热反应:如燃烧反应、酸与金属的反应、中和反应、氧化钙和水的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的、高温分解碳酸钙也是吸热反应。2.人类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1)生活燃料的使用,如做饭、取暖等;(2)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燃烧陶瓷、冶炼金属和发射火箭等;(3)利用爆炸可以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建筑物等。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典型例题1: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生石灰与水反应C.镁带与盐酸反应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答案】D【解析】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A.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B.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C.镁带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需要在高温下反应。【方法与技巧】(1)要注意正确区分一些化学变化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物质的燃烧一般都是放热反应,如甲烷燃烧放热。(2)不能片面地认为只要有热量变化,就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如金属导线通电放热属于物理变化。知识点2 化石燃料的利用1.化石燃料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2.煤和石油(1)煤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煤作燃料主要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放出的热量。煤的干馏:隔绝空气加强热。煤干馏的产物主要是焦炭、煤焦油、煤气等。(2)石油是混合物,主要含义碳元素和氢元素。石油的分馏: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可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还能得到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3.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是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CH4)。甲烷也是沼气、坑气的主要成分。(1)甲烷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2)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是可燃性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甲烷燃烧反应如下:①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②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典型例题2: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 )A.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B.多种无机物的混合物C.有机化合物D.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元素、硫元素、氧元素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等。属于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方法与技巧】1.为了使煤得到充分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是化学变化。石油的炼制是根据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使之分离,此过程是物理变化。2.瓦斯气体是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是瓦斯爆炸,所以使用天然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知识点3 酒精与氢气(一)乙醇(C2H5OH):俗名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属于可再生能源。1.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在空气中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2. 化学性质:可燃性: C2H5OH +3O2 2CO2+3H2O火焰为蓝色,放出热量,生成水和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 制取A. 高梁、玉米、薯类等粮食经过发酵、蒸馏制得。B. 工业上采用乙烯水化法制取。(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氢气(H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2H2 + O2 H2OH2 + Cl2 2HCl②还原性:H2 + CuOCu + H2O3H2 + WO3W + 3H2O3H2 + Fe2O32Fe + 3H2O3.用途①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②合成氨、制盐酸 ③气焊、气割(可燃性)④提炼金属(还原性)(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 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反应原理 Zn+H2SO4=ZnSO4+H2↑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制取装置操作步骤 ①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锌粒 ③倒入稀硫酸 ④固定装置 ⑤收集检验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验满(验纯) ①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实验法验证混合气体有H2 (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的干燥管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典型例题3:实验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答案】D【解析】A.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选项说法错误;B.烧瓶中的物质不一定是锌与稀硫酸,也可能是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收集方法为排水法,故选项说法错误;D.图中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收集方法为排水法,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氧气进而用排水法收集,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典型例题4: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人类最理想的能源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答案】D【解答】解:A.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 B.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 C.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 D.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正确。故选:D。【方法与技巧】1.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但不适合填充节日喜庆气球!防止遇明火爆炸,造成安全事故。2.氢能源的优点: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 C.地热能 D.煤【答案】C【解析】化石能源是指远古时代的动植物的尸体在地壳中经过高温、高压、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转化而成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其中地热能不是化石能源。故选C。2.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答案】A【解析】石油属于混合物,它是由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机油等沸点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石油通过分馏即可得到上述物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生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焦炉气等产物,煤气、煤焦油、焦炉气均属于煤加工的产品。A.煤焦油属于煤加工的产品,故选项符合题意;B.润滑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C.柴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D.煤油属于石油加工的产品,故选项不合题意。故选A。3.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答案】B【解析】这里“X气体”是指甲烷,湖泊池沼中可以产生沼气,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故选B。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B.汽油 C.氢气 D.天然气【答案】 C【解析】H2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为最理想的燃料。故选C。5.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答案】B【解析】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故选B。6.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C.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热量的放出D.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答案】C【解析】化学反应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所以C说法不正确。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讲义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化学观念;通过计算分析化石燃料的开采年限,形成节约资源的科学态度,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具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化学的志向和责任担当。 2.通过实验探究和学习,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和新能源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 1.知道化学反应中时常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3.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石油炼制出的几种重要产品及其用途。 5.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1.化石燃料(1)种类:化石燃料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形成:古代生物遗骸经过漫长年代和复杂变化形成;是___________能源。2.氢气(1)性质:密度小、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还原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发生装置___________型收集装置 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法(3)优缺点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制取成本高、储存运输困难。3.乙醇:俗称__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可以利用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制得,是___________能源。酒精能燃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车用乙醇汽油是___________物,可以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污染、促进农业增产。4.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汐能等。5.电池是一种将______能直接转化成______的装置,在电池放电时,电池中的物质发生______变化,将______能转化成______。6.根据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的性质,在以下的用途中各选填一种对应气体的化学式:①既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_____;②可供家庭用的气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③加压降温后的固体,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④燃烧产物无污染、未来可作绿色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7.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SO2),它遇雨水后能够形成酸雨,酸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请你举出酸雨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两个实例: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防止酸雨发生的两条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吸热或放热现象。(1)常见的放热反应:如燃烧反应、酸与金属的反应、中和反应、氧化钙和水的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的、高温分解碳酸钙也是吸热反应。2.人类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利用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1)生活燃料的使用,如做饭、取暖等;(2)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燃烧陶瓷、冶炼金属和发射火箭等;(3)利用爆炸可以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建筑物等。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或氧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典型例题1: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天然气燃烧 B.生石灰与水反应C.镁带与盐酸反应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知识点2 化石燃料的利用1.化石燃料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2.煤和石油(1)煤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煤作燃料主要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放出的热量。煤的干馏:隔绝空气加强热。煤干馏的产物主要是焦炭、煤焦油、煤气等。(2)石油是混合物,主要含义碳元素和氢元素。石油的分馏: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可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还能得到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3.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是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CH4)。甲烷也是沼气、坑气的主要成分。(1)甲烷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2)甲烷的化学性质甲烷是可燃性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甲烷燃烧反应如下:①完全燃烧:CH4+2O2CO2+2H2O。②不完全燃烧:2CH4+3O22CO+4H2O。典型例题2:石油主要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 )A.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B.多种无机物的混合物C.有机化合物D.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物知识点3 酒精与氢气(一)乙醇(C2H5OH):俗名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属于可再生能源。1.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在空气中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2. 化学性质:可燃性: C2H5OH +3O2 2CO2+3H2O火焰为蓝色,放出热量,生成水和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 制取A. 高梁、玉米、薯类等粮食经过发酵、蒸馏制得。B. 工业上采用乙烯水化法制取。(二)氢气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氢气(H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2H2 + O2 H2OH2 + Cl2 2HCl②还原性:H2 + CuOCu + H2O3H2 + WO3W + 3H2O3H2 + Fe2O32Fe + 3H2O3.用途①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②合成氨、制盐酸 ③气焊、气割(可燃性)④提炼金属(还原性)(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 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反应原理 Zn+H2SO4=ZnSO4+H2↑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制取装置操作步骤 ①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锌粒 ③倒入稀硫酸 ④固定装置 ⑤收集检验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验满(验纯) ①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 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实验法验证混合气体有H2 (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的干燥管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典型例题3:实验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B.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与稀硫酸C.该收集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典型例题4: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人类最理想的能源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1.下列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 C.地热能 D.煤2.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3.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 B.汽油 C.氢气 D.天然气5.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6.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B.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C.所有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伴随着热量的放出D.太阳能、水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重要能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同步讲义: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学生版).docx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同步讲义: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