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向网络陷阱说"不"》主题班会设计主题:《向网络陷阱说"不"》时间:2022年10月17日星期一参加班级:高一地点:博思楼二楼C523教室主题分析: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影响恶劣的网络安全问题和不良网络行为。活动目标:了解网络陷阱类型,知道网络陷阱对人的危害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介绍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学生对国家法律和公安执法部门的信任,了解自救的途径和方式。2.活动难点:掌握应对网络陷阱的有效措施,养成合理使用网络的习惯活动准备:相声《落网》;情景剧《网瘾少年》和《谁掉入了陷阱》等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导语:千万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由自然界的蜘蛛结网得到启发,模仿其行为,用树枝和绳子制成网,成为了人类捕鱼捉鸟的工具;54年前,互联网诞生,网络成为了人们传递信息、了解世界的工具。从捕鱼捉鸟到现在的遨游网络,撒网、收网的主动权是不是一直在我们手上呢?我们利用"网"这个工具是不是一定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呢?答案究竟是什么,我们先来欣赏相声《落网》。2. 小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在网上不加约束,肆意妄为,可能会误入歧途,掉入他人的网络陷阱,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设计意图渔网是捕获食物的工具,互联网是传递信息、了解世界的工具。人作为使用工具的主人,用之有度,才能发挥工具的最大使用价值。相声《落网》的表演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养成文明的网络习惯的重要性,这样才能避免作茧自缚。相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优于说教(二)深入学习环节慧眼独具辩本质﹣﹣识别网络陷阱1.网络诈骗(1)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网络类型陷阱?自己家人或者朋友有没有掉入网络陷阱的经历?造成了怎样的危害?(2)小结:微信QQ盗号聊天诈骗,编造亲人疾病、网络贷款等都是网络诈骗(3)观看视频《刷单返现》小结:无论是直接诈骗还是先给点甜头诱之以利,再一步步诱惑大家投入资金,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套取受害者的钱财,这类陷阱是网络诈骗。2.网络成瘾(1)观看图片﹣-100年对比图片吸食鸦片和玩手机(2)PPT展示网络游戏充值的图片,询问同学们网络充值会带来什么危害,欣赏学生带来的情景剧《被网络利用的亲情》。守一二利万物——网络安全法律1、学生讨论调入陷阱损失金钱之后怎么做?损失多少钱报警呢?观看视频《抓获电信诈骗犯》2、《网络安全法》(2016年颁布)观看视频《网络安全小课堂和网络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1年修订,PPT出示第74条,第75条第76条第78条。设计意图:陷阱类型之网络成瘾,这还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大多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沉迷其中而不自知,通过观看数据、视频、情景剧,全方位多角度的给学生以警醒。进而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使用网络的时间,避免网络沉迷。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三)具体解决措施任尔东西南北风——应对网络陷阱。1、问题一,虽然国家严厉打击,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以及网络的方便快捷,一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依然铤而走险,如何应对?观看视频《网络犯罪数据》2、小结:六不两寻求。六不:不贪利、不沉迷、不好奇、不转账、不惊慌、不透漏,两寻求:寻求警察帮助,寻求亲友帮助3、问题二,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防不胜防,掉入陷阱之时,"六不两寻求"能不能帮助我们逃离陷阱?学生表演情景剧《谁掉入了陷阱》4、小结:无论网络犯罪分子手段如何多样,花样如何翻新,我们如果从主观上能够冷静沉着,一定不会上当受骗。与此同时,作为新时代文明少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设计意图: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最有说服力,能激发学生对国家的信任。从20年前的公约到如今的《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知道国家把网络安全和对青少年的保护提升到国家层面法律制约规范的地位,通过主题班会普及法律法规,促进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四)总结"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就没有国家安全",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要提高认识,明确网络领域和网络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只是人类创造美好未来的工具之一,我们要做安全、健康、文明上网的青少年。(五)延伸发放宣传单走上街头,发放教育部就网络安全问题写给家长的一封信。网络文明歌,学唱网络文明三字经亲子共同参与。设计课程表分组设计,《文明绿色上网》课程表,定期反馈。注意不能沉迷网络游戏,用事实敲响警钟。(六)活动反思与收获数据能让学生意识到陷阱的危害性,有说服力。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网络犯罪的特征,并且能激发学生责任意识。情景剧教给学生面对网络陷阱的措施,直观有效。通过这次班会,让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网络上存在各种各样不安全的隐患,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