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终于把“春捂秋冻”搞明白了,正确的“秋冻”原来得这样!近日,几场秋雨光顾,北方地区气温猛降,许多朋友急忙换上了长袖长衫,甚至更厚的衣服。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的说法。那么,时下我们要如何科学地冻一冻才健康呢?春捂秋冻的意义是什么?01秋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期,天气由热转冷,秋冻是为了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应付我们更为残酷的严冬。如果此时过早穿上棉衣,便无法让身体得到锻炼,不能很好地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从中医角度讲,人体和大自然是有机的整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人体的变化和大自然的变化(如春秋交替)规律相一致和同步时,人体会保持一种健康状态,一旦这种规律被打破,即意味着人体健康平衡遭到破坏,任其进一步发展必将形成各种病症。因此,只要气温不低于20度(一般在农历八、九月份),人们都应该适当让身体承受一下冷冻,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机制的作用。同时,秋冻也有防止穿衣过多引起出汗生病的作用。提醒大家,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达两周以上,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秋冻的原则是什么?021“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可能会生病。1“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另外,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1“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秋冻”的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秋冻”的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2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3有些部位绝不能“冻”“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秋冻的禁忌人群有哪些?03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体虚老人、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秋冻”,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要素变化很大,容易引起旧病复发,或者出现新的疾病。所以,对于有些患者来说,“秋冻”要适度;尤其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又而还要注意保暖秋季养生有“四防”041防秋燥秋风起,容易出现干燥,中医称为燥邪。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千、咽千、舌千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千甚至皱裂等症状。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润其燥”。秋天应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滋阴润肺的水果。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起呼吸新鲜空气,以利舒肺,能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2防夏天的暑气还没有结束,秋天的雨水还有很多,此时须防湿气阴邪,困伤脾阳而发生水肿或腹泻症状。要是早秋脾伤于湿,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湿也很关键。防湿主要应以祛湿化滞、和胃健脾的膳食为主。如莲子、米、冬瓜、莲藕、山药等。3防贼风秋夜有的人爱开窗而睡。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士以及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被中医称为“贼风”受到夜间贼风侵袭,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防贼风的方法有:一方面,注意穿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另一方面,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冻,才会对贼风有抵抗力。4防秋郁晚秋时节,草枯叶落,人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容易起忧思。适当调节好心情,到户外走走,可以感受大自然季节变换的美妙,赶走秋郁。总结享受秋季的凉爽,但也要提防病毒的侵袭!祝您和孩子健康、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