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节内容为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的一小节,需要学生认识地表各自高低起伏的形态。教材首先简介了地形的概念及类型,再通过活动题帮助学生理解海拔及相对高度这两个区分地形特征的基本概念。教材主体内容是通过图文描述五种陆地地形的基本特征,并且对比了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再将五种地形落实到世界范围,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的地形区。本节重难点是五种地形类型及区分,教材使用了较多文字篇幅来详细介绍,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解决难点问题。由于本节课描述的是地表的景观,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多补充更多的景观图、模型图等,并且利用世界地形图帮助辅助学生落实世界的地形。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小学有零碎接触一些地理知识,认识到了地表的高低起伏,但未能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准确说出五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初学地理,缺乏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首先带领学生系统地认识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再结合谷歌地球的影像图,来区分它们的形态特点,以此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各种图像,学会判读、分析、获取地理信息。
教学目标 1、综合思维:通过实例,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通过谷歌地球,识别五种陆地地形类型,能区分各自的形态特征。 2、区域认知:在世界地形图上准确认识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3、地理实践力:通过谷歌地球演示,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人地协调观:认识家乡的地形类型,了解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认识五种地形类型。 难点:正确识别五种陆地地形,区分各自的形态特征。
板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318国道沿途美景视频。 师:在我国有一条公路,这条公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不仅是沿线人们通行的路线,还是很多旅游爱好者标榜的必驾之路。想不想去看一下他,在我们看他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关于公路的自述。 活动:播放视频 师:这段视频讲述了从线路海拔4米的长江口到海拔5248米的地球之颠,揽括了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5种基本地形景观。 【承转】318国道因为所经地区地形多样复杂、景观绝美雄壮而闻名,被评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今天我们也一起通过谷歌地球,来场一云旅游,欣赏318国道的绝美,感受世界地形的奇特。 二、云游318 (一)旅游攻略 1、认识318国道 ①318国道起点海拔4米,全线最高海拔达5248米,由于各地海拔和相对高度变化大,造就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景观。 ②318国道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五种地形景观。 提问:那什么是海拔呢?(停顿)海拔是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那我们再来算一个数,线路终点与线路起点的相差多少米?这个差值称为?(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承转:318国道沿线可以欣赏到5种地形景观,什么是地形?地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那地球上有哪几种地形类型呢?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自主思考。 2、认识地形 ①概念 ②地形类型及特征 【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P34页内容,了解各种地形特征,完成学案。 【活动】请学生上台绘制简图,并从海拔和起伏大小两方面讲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简图。(并说明绘制的理由) 【承转】认识了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我们的旅途一定会非常顺畅,下面让我们跟随谷歌地图出发吧! (二)云游之旅 【谷歌演示】通过谷歌地球,导入中国国界线和318国道路线,添加318国道沿线的5个途径地的地标,录制游览路线。 【活动】通过谷歌地球录制游览路线,欣赏上海——杭州千岛湖——武汉——成都——怒江72拐——拉萨沿途地形,记录各地海拔和起伏状况,推断地形类型,感受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师:318国道从上演人民广场出发,顺着路线我们先来到千岛湖,再千岛湖附近我们看到地形高低起伏,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 【点拨】千岛湖——丘陵,丘陵缓坡适合修梯田 武汉——平原,地形平坦时候发展种植业 成都——盆地 昌都(怒江72拐)——山地,山区公路多“之”字形。 拉萨——高原 (三)畅想世界 【承转】通过谷歌地球,我们了解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世界著名的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地形区。 【点拨】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地形单元。(地形+区域)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5,在地理图册P2-3上圈划出陆地地形之最。 【游戏】通过希沃游戏巩固世界陆地地形之最。 三、游有所思 【合作探究】通过湖南地形图,思考以下问题: 1、湖南省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 2、湖南的地形特点对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3、洞庭湖地区为什么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四、小结 结合板书总结,说一说云游之旅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