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依法参与民事活动的重要性,掌握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法律知识。2. 能力与技能: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提高维护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法律、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和价值观。教学重点:1. 依法参与民事活动的重要性和方法。2. 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法律知识及途径。3. 在家庭中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依法参与民事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利用合同。2. 学生掌握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法律知识。3. 学生对在家庭中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义和方法的理解和实践。学情分析:该班学生对民事关系的法律知识了解较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待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在具体运用法律知识和维护自身权利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资料。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案例分析材料:涉及民事关系和维护权益的案例资料。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Step 2: 知识讲解与理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依法参与民事活动的重要性和方法,解释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规范对个人权益保护的意义和作用。Step 3: 案例分析(2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每个组选择一到两个案例进行分享,探讨如何依法参与民事活动、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Step 4: 学生讨论与思考(1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讨论,让他们就如何正确利用合同、维护家庭中的权利和履行义务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法律知识的应用和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Step 5: 教师总结(10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案例分析,总结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强调每个人依法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责任和义务。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写一篇小议论文,题目为《我如何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要求结合课上所学知识和案例分析,阐述个人对依法参与民事活动、保护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理解和行动计划。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加深对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的认知,理解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尊重法律、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为未来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