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序号 第 12-14课时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共 3 课时 授课形式 讲 授授课章节 名 称 第5课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使用教具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2)理解发展的含义和实质,把握新旧事物的含义; (3)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4)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2、能力目标: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善于抓住机遇,攀登人生新高度。 3、情感目标: 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结合起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挫折和逆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过程---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4、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教学难点 1、新旧事物的判断 2、量变和质变 3、注意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更新、补充、删节内 容 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图片等资料课外作业 1、发展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3、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5、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上的顺境与逆境?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实质 (1)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2)发展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3、事物变化的状态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比较 (3)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向前 二、用发展的观点处理人生问题 1、注重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1)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点滴做起 (2)抓住时机,实现质的飞跃 (3)坚持适度的原则 范围 限度 转化 2、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1)辩证看待人生过程 (2)顺境与逆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上的顺境与逆境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复习提问 引 入 新 授 1、什么是联系? 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把整个世界看作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反对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把握事物复杂多样的联系,针对不同的联系,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联系具有条件性 ,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正确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注重系统的结构优化,善于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课程引入】邓亚萍的故事 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乒乓球,10岁进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先后获得18次世界冠军头衔,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她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1997年,邓亚萍退役,当她带着无数的荣誉来到清华大学外语系报到的时候,只能写下26个字母。后来她来到英国诺丁汉大学继续着求学之路,毕业后又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完成了从一个优秀运动员到学者的蜕变。从北京奥组委官员到国际奥委会官员,再到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现任河南妇联执委常委,邓亚萍完成了一次次华丽的转变。 邓亚萍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前进的征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看待顺境和逆境,看待自我与他人,活出人生的精彩来。 本节课开始学习第五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总原则。 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二课时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阅读与思考 教材P37】 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化和地质演化阶段 , 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条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 , 最后产生了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梦想。经过一代代航天人60多年的艰辛探索,我国取得了运载火箭、导航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间站等多项里程碑式的进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仓活动技术,从而可以漫步太空的国家。 问题:从哲学上看,生命的进化过程和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历程有什么共同之处? 结论:物质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举例】生命形成的过程:地球的出现→无生命物质→有生命物质→人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人类社会从落后到进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人们不断拓展、深化对世界的认识,由不知到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课堂练习 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举例】P38相关链接人类对病毒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举例】人类通讯方式、问候方式的变化:狼烟烽火→鸿雁传书→书信→电报→手机→电脑 邮政时代→电话时代→呼机时代→手机时代→网络时代→后网络时代 总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阅读与思考P39】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 这些古诗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举例】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列车 必须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 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关键是看这个事物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即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举例】判断以下事物是否属于新事物: 生物技术、器官移植技术;新冠病毒→新出现的事物不等于是新事物 新事物 旧事物 辛亥革命;袁世凯恢复封建帝制→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判断新旧事物 新事物 旧事物 1921年,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到会代表13人代表全国党员57人→不能以一时力量 新事物 的强弱判断新旧事物 电脑算命、网络传销、杀猪盘→不能以事物的名称、旗号等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旧事物 【课堂练习】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结合了现金货币和数字货币的优势,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下列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数字人民币不适合老年人使用,不可能成为新事物 ②数字人民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数字人民币作为新出现的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 ④数字人民币作为新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发展的过程 【思考】发展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 分析: 袁世凯称帝 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时代 倒退下降的变化 前进上升的变化 结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分析】比较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课堂练习 【举例】判断下列哪些是发展,哪些是运动变化? A.小蝌蚪变成青蛙 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 C.候鸟迁徙 D.环境破坏,鸟类减少 E.气温由10度上升为15度 F.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ABF是发展;CDE是运动变化 【思考】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吗? 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发展前景如何呢?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一直是消费者关心的话题。随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逐步提升,关于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近日,有人整理了2022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统计表,详细列明了公开网站上曾明确报道过的自燃事件,内容包含具体品牌、车型、自燃时的气温以及车辆状态。从该图表可以看出,在有报道的自燃事件中,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行驶中、甚至停放中都可能发生自燃。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原理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方法论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而悲观失望的思想 原理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 【补充知识】包含“发展”哲理的诗词名言: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课堂练习】2023年3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讲话提到,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征程难免遭遇坎坷,但前途终归光明。中国共产党愿继续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一道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阔步前进。这说明( B ) ①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克服困难和挫折中不断推进 ④新事物必定代替旧事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事物变化的状态 【阅读与思考P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上述古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或形式。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课堂练习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一种较小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和质变的比较 注意: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否改变 【拓展提升】下列现象那个是量变、那个是质变? ①在10-30度之间水的变化 ②人的年龄的增长 ③头发一根根脱落变秃头 ④水温升至100℃,出现沸腾和汽化⑤河堤崩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⑥一口两口三四口,五杯六杯七八杯…醉了 ⑦DOG变GOD ⑧石墨变金刚石 ①②是量变;③④⑤⑥是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⑦⑧是结构和排列次序的变化引起质变 (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笨人吃饼 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烧饼吃。吃后觉得不饱,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饿得慌。于是他一连吃了6个,感觉还不是很饱,最后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十分恼火,狠狠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道:“我是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呀!先前的6个烧饼都被我白白地浪费啦!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先吃它呢!” 议一议: “笨人”笨在哪里?在由饿与饱的变化中哪是量变?哪是质变? 分析: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没有认识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向前 再次特别提醒: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但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只有上升前进的质变才能叫做发展。 【补充知识】体现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名言警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欲速则不达 勿以恶小而为之 防微杜渐 【课堂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战胜重重困难,实现了从搭载一人到多人升空、从舱内作业到太空行走、从短期遨游到长期驻留的历史性跨越。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航天员接力“太空出差”,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先后发射,神舟十五号乘组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完成三个舱段“T”字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课堂小结 引 入 基本构型的在轨建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成型……中国人的“太空之家”一步步化为现实。中国航天不断战胜困难挑战,把难度转变为事业高度。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总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化难度为高度,变阻力为动力,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壮大,在风雨洗礼中攀爬向上,取得了一项项令人赞叹的人间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航天人是如何不断战胜困难挑战,把难度转变为事业高度的。 分析答案: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中国航天人重视量的积累,不断创造条件,深化自主创新,实现航天技术的突破,推动我国航天技术从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提升了中国航天的高度。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不断战胜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实现了航天技术的历史性跨越,把难度转变为事业高度。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复习引入】上一次课已经学习了关于发展的一些哲学原理。 一是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二是发展的实质原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三是事物发展的趋势性原理(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四是事物变化的状态性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用所学的发展的原理观点处理人生问题。(方法论) 二、用发展的观点处理人生问题 1、注重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阅读与思考P41】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目前中国设计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有数百根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多停留0.1秒,就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这些细如发丝的焊缝加起来,长度达到了1600多米(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每个焊点只有0.16毫米宽,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仅为0.1秒。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被高凤林完美地做到了。他被称为火箭“心脏”的“金手天焊”。 “金手天焊”是怎样炼成的?火箭的零件非常小巧,精度要求非常高。动作不对,呼吸太重,焊缝就不均匀了。从姿势到呼吸,高凤林从学徒起就接受到最严苛的训练。为了练好基本功,他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进行各种练习:吃饭时习惯拿筷子练习送焊丝动作,喝水时端着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正是这样日积月累的艰苦磨练,高凤林锻炼出一手炉火纯青的焊接技术,成为当之无愧的“火箭发动机焊接第一人”。 说说高凤林是怎样成为“金手天焊”的? (1)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反对“激变论”、反对急于求成、“临急抱佛脚”等 实现人生理想和抱负,要埋头苦干,锲而不舍。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领悟名言警句: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习近平) 梦想,是一步个脚印走出来的 【思考】职校生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努力学习;参与专业实践 (2)抓住时机,实现质的飞跃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切不可瞻前顾后,贻误战机。 反对“庸俗进化论”、反对优柔寡断 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在人生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攀登人生的新高度。 领悟名言警句: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博何时搏 (3)坚持适度的原则 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范围之内,坚持适度的原则。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既防止 “过”,又要防止“不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如果遵循了这条原则,就很可能恰到好处,把许多事情做好。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等,都是要求在生活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2、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阅读与思考P43 】读书当不上‘尖子’,学技术也能成第一 技校美发技术专业毕业班的聂凤,初中学习成绩一般,就,想着能不能去学美发造型、另辟蹊径。 那时候每天要洗三四十个头,虽然能打下一定的基本功,但还是觉得在普通的理发店里没法学到她真正想学的东西。此后,除了在店里洗头,聂凤每日又多了一项任务——四处搜罗重庆美发大师的信息。聂凤直接跑到美发大师何先泽的工作室要“拜师学艺”,何先泽说:“到我们学校踏踏实实从头开始学美发,如何?”。重回校园的聂凤,收起过去在学校里贪玩的毛病,全身心投入到造型美发的学习中。2011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聂凤以全国前五的成绩入选国家队,但在最终的集训阶段被淘汰;2013年,第四十二届大赛,聂凤在全国选拔赛中拔得头筹,本以为胜券在握,却在最后阶段滑落至第三名,选拔赛又被淘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处在失败的阴影里。后来,她调整心态,认真总结前两次参赛失利的教训,重新投入训练,每天两小时的体能训练、十几小时的专业训练日复一日。到了2015年,面对第四十三届大赛的选拔, 终于在这次赢得了世界技能大赛的“入场券”,并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 聂凤对待人生逆境的经历对你有哪些启示? (1)辩证看待人生过程 原理: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认知: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顺境和逆境是可以转化的。 方法论:人生不会一直是一帆风顺的,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2)顺境与逆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顺境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为人生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有利于人主动创造机会,让人的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从而形成人生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取得成功。 【举例】哈佛女孩刘亦婷:刘亦婷,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学生,1999年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特招录取,2003年6月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她学的是应用数学与经济专业。刘亦婷根据她“先就业,再深造”的计划,于2003年10月应聘到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工作,同时也在准备读研究生。她的父母曾著《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颇受欢迎。《哈佛女孩刘亦婷》曾经风靡中国,感动了不知多少中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从国内直接考上世界最高学术殿堂哈佛大学的刘亦婷,普遍被人们看成是家庭早期素质教育的成功典型。课 堂 教 学 安 排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不利因素:易使人沉浸于安逸,养成惰性与娇、骄二气,不思进取,缺乏危机感和奋斗的动力。如有些富二代(炫富、飙车等)、官二代(我的爸爸是李刚)等。 ▲逆境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受到一时的挫折和困难,会导致抑郁、消极、愤懑,严重的时候甚至使人的性格发生畸变、心理扭曲,进而造成一蹶不振、自暴自弃、颓废、堕落、自杀、犯罪等我们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举例】骆驼祥子的故事:骆驼祥子是一个充满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的环境下,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盯租破灭,祥子也不甘失败也挣扎过,也努力过。可是在当时那样的逆境中,即便他再努力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成了逆境刀下的牺牲者。 有利因素:可以磨炼意志,促进反思,积累经验,激发潜力,促使奋发向上。 【举例】许多伟大的人生,都是在经历了许多坎坷和磨难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司马迁耻遭宫刑,发愤写成千古不朽巨著《史记》;屈原放逐而著《离骚》;孙子膑脚,而论兵法;南非总统曼德拉,为民主解放事业不懈奋斗,曾被关押了27年,最终建立了没有种族歧视的民主制度;邓小平一生历经“三起三落”,最终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 (3)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上的顺境与逆境 在顺境中,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善于抓住机遇 、创造机会,促进自身发展;切不可骄傲、娇气,安逸懈怠、不思进取。(顺大势、扬优势、借他势) 在逆境中,不要消极悲观、畏难退宿、自暴自弃,而要冷静思考、善于反思,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应对挫折,从而度过逆境,迎来顺境。 领悟名言警句:你可以失望,但别绝望,因为后面还有希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播放视频《大丰中专2022届专转本送考》 【课堂练习】 1、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 ) A、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2、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 B ) A、重视量的积累 B、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 C、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 D、支持旧事物,阻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来,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打造了一个可靠的“朋友圈”。强化了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极大提升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水平,促进中西部对外开放,促进形成全方位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作业布置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仍处于“少年时期”。要认识到“一带一路”是长周期和跨国的、系统性的重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的“一带一路”,我们将会在不断地克服挑战和障碍的基础上,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下一个十年我们要巩固现有的合作成果,稳固基本盘。要拓展新的领域,持续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活力、新动力,才能把“一带一路”的愿景变为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分析“一带一路”的发展历程。 答案分析: ①事物发展的形式是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一带一路”提出10年来,不断扩大“朋友圈”,坚持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建设成就。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飞跃。在新十年的历史关键时期,我们应克服障碍,打开新的机遇之窗,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商、共建、共享。 ③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坚持质变量变相统一。面向下一个十年,我们必须在稳固基本盘的基础上,拓展新领域,持续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力,努力把“一带一路”的愿景变为现实。 1、发展的实质(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3、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 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5、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上的顺境与逆境? 结 语 第五课的学习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线”,三点就是运动 变化 发展。一线就是一个原理,这个原理就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通过学习我们要在生活中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把握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善于发现和支持新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人生,把握发展的实质,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使自己拥有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磨练自己,积极进取。这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