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目标】1、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理解矛盾的概念,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3、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历史和现实中的典型事例,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教学重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教学难点】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准备】PPT课件、视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思考:1、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新课讲授: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2、矛盾的基本属性:①同一性②斗争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他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情境:清朝灭亡后,在列强操纵下,中国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愈演愈烈。1923年,“二七惨案”的爆发,使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列强和封建军阀反动统治,仅靠工人阶级力量不是不够的。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在经过辛亥革命等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由此,国共合作成为两党共同愿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反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与趋势。(相对的、有条件的)情境: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但是,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联合抗日。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绝对的、无条件的)(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情境:材料一: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燃槐就完了。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材料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结论一: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思考: 生活中与自己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结论二: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情境:材料一: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材料二:“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马克思结论三: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阶段小结: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原理】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⑤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联系)——常在选择题考⑥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方法论要求】①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②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③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防止不利转化。二、矛盾问题的精髓温故知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社会历史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时期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方法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情境:材料一:社会历史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时期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5年日军威逼平津,制造了华北事变,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则下降为次要矛盾。日本不断加紧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任务:结合上述材料,总结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形式。矛盾特殊性的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情境:思考:天地间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天地间有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情境:不同水果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又都含有果酸、多汁等共性,这些说明了什么?(1)相互联结①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1)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2)矛盾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①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从特殊到普通,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思考:(1)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矛盾?(2)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3)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是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即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有利于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因此,要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首先要解决主要矛盾。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坚持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情境:1.“是药三分毒”体现什么哲学道理?2. 既然,药有危害性,你生病了为什么还要吃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①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坚持两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