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2.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框讲述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对市场调节有全面的理解,从而认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性,为下一框“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的学习做出铺垫。第二课内容和第一课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经济体制,既有市场经济的优势,又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学生初中初步接触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经济生活基础知识,为本课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 学生能力分析:高中学生的形象思维通常比较活跃,对本课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本框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理性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缺乏对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和内容全面深刻的认识。 学生心理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引导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理解。
科学精神 结合具体经济学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市场经济的优点和缺陷,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 结合三个议学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关素材,在自我实践中深刻理解并学会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解决难题,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
教学重点 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和优缺点;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教学难点 市场如何配置资源;市场规则。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梳理框架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预习新课 学生自主思维,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认知。
二、逐个击破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通过课本研究与分享,谈谈市场调节的认识 通过课本探究与分享,理解市场的调节弊端的相关知识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习,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1.市场调节机制 (1)价格机制: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保持适当比例。 (2)供求机制:市场主体根据供求变化调节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方法技巧 图解价格、供求与资源配置的关系 (3)竞争机制:竞争是市场活动的灵魂。通过买者之间、卖者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围绕价格和质量方面的较量,使社会资源不断向效益高、急需发展的产业和企业流动,价值规律的要求得以贯彻。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3.市场调节的缺陷 (1)不万能 (2)有弊病 ①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不正当竞争和两极分化。(自发性侧重逐利心态导致的不正当竞争) ②盲目性:分散经营→盲目决策→一哄而上(退)→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盲目性主要指决策与市场供求形势不符,强调的是无法完全及时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 ③滞后性:价格变动→闻价而调(增产或减产)→市场变化(时间差)→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滞后性指决策的调整落后于市场供求变化,强调的是信息反馈的时间差) 辨识判断 1.市场经济中,价格全是由市场形成的。(  ) 提示 × 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但不排除部分商品由政府定价,且政府定价也应遵循市场规律。 2.市场调节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 提示 × 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之一,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 3.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这是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的表现。(  ) 提示 × 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这是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的表现。 4.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  ) 提示 √ 1.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新的分时电价机制将一天24小时分为高峰、尖峰、平段、低谷、深谷等多个阶段,每个时段的电价都不一样,高峰和低谷的电价相差3到4倍。该做法意在(  ) ①加大社会用电总成本以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②利用市场机制以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③引导错峰用电以保障电力市场平稳运行 ④优化能源结构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错误,分时电价机制不会导致社会用电总成本上升;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只涉及电价分时段调整,与能源结构无关。 2.经济学中的“灯塔效应”表明,渔民都不愿意一个人支付像建造灯塔这样的公共物品的费用,因为要阻止其他人免费使用灯塔的代价非常大。这一效应表明(  ) ①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②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 ③某些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 ④市场经济需要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经济学中的“灯塔效应”表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①③符合题意。市场调节存在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和市场经济需要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与“灯塔效应”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 3.某知名网络平台企业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的执行。后该企业被国家相关部门处以巨额罚款。对该企业的“二选一”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诋毁了其他竞争性平台的商业信誉 ②侵害了平台商家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③是一种限制、排除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 ④限缩了消费者可接触的品牌和商品范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该平台企业实施的“二选一”垄断行为,限制了其他同类平台的公平竞争,限缩了消费者可接触的品牌和商品范围,是一种限制、排除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③④正确。该企业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但并未诋毁其他竞争性平台的商业信誉,①与题意不符。该企业的“二选一”行为未侵害平台商家的知情权,②排除。 4.在2022年央视3·15晚会中,曝光了直播打赏骗局、翡翠直播的江湖骗术、免费WiFi藏着陷阱、“土坑”酸菜、变味的粉条、软件下载被强制“搭车”等十多类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闻讯后立即作出回应,将迅速集中力量着力解决以上突出问题。由此可见(  ) ①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不公平竞争等乱象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 ③国家应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惩戒失信 ④政府应依法加强监管,促进消费公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市场竞争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等乱象,“必然”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材料中曝光的行为体现的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不是盲目性和滞后性,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曝光的行为说明市场主体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国家应健全社会征信体系,惩戒失信,政府应依法加强监管,促进消费公平,③④正确。 5.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等方面。这说明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  ) A.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B.由政府决定价格的机制 C.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D.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的机制 答案 C 解析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等方面。这说明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 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理解市场调节机制的相关知识。 通过具体的事例,掌握市场的调节弊端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