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教案

资源简介

学校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授课班级
授课顺序 第三周1、2 编写时间 2023.9.5 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
工作任务 (项目)名称 第二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工作任务(项目)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当时如何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党的指导思想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难点: 实行改革开放历程与意义、改革开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的关系、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而形成与发展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价值
实施步骤 实施内容
工作任务 (项目)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备好学情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视频教学法
课堂活动环节分配 一、复习第一课重点内容。 二、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利用改革开放前后变化对比视频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图片、视频、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掌握改革开放的背景、标志性事件、过程、成果;掌握党的十二大、十三大等会议的历史成果和意义。 (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图片、视频、阅读课本,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体系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点。 三、检查上周作业: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主要内容
课后能力训练(作业) 完成第二课启思导行 预习第三课
课后小结
第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捍卫
第2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了解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理解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意义,感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意义,懂得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道理,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指导意义及历史地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当时如何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党的指导思想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教学难点:实行改革开放历程与意义、改革开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与发展的关系、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而形成与发展的;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回答改革开放前后都有哪些变化(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对比,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感受改革开放的重大影响。)
【讲授新课】
一、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
教师活动:展示视频,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1.改革开放的背景
教师活动:展示PPT;讲解改革开放背景
学生活动:观看PPT并了解改革开放背景。
“文革”结束后,人们急切地想了解外部世界的面貌,从1978年起,国家领导人多次出访发达国家。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团赴西欧访问,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专家计算,1978年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是1:42.3。我们的东临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50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2.2万种,相比之下,我们“实在觉得很寒碜”。大家无不痛心疾首于这样的现实:中国太落后了,这些年耽误的时间太长了!必须坚决改革。
教师讲述:改革开放开始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历史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学生活动:尝试理解,并在课本上标注重点。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3页,回答改革从哪里率先突破?
学生活动:思考、查找、回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教师活动:
1.讲解中国改革第一村:1978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18枚红手印催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相关链接,结合图片,感受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教师讲述:改革开放的内涵。
改 革: 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改革开放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之同向同行、有机统一的关系。
1982年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党的十三大——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讲授,理解二者关系并在课本中做重点标记。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相关链接,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学生查找答案并回答: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学生活动: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教师活动:补充讲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并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学生阅读书本回答问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1981年全国人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无产阶级专政”改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教师活动:讲授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并介绍当时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和世界,从一开始就很不太平。刚刚经历了1989年政治风波的中国,许多事情尚未理顺头绪,接连又遭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顷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
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教师给出答案: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
教师活动:展示PPT,用数据对比引出南方谈话。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找在以上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回答: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之—南方谈话。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自此,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之—党的十四大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教师讲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学生活动:阅读P15页相关链接,感受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变化。
教师活动:分点讲解改革开放后的几方面变化。
1.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人民生活水平方面 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观看视频:改革开放后年夜饭的变迁)
3.国际影响力方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观看视频:卢旺达举行大型阅兵式 口号喊得是中文)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生思考:哪些思想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学生回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
教师补充课外内容:邓小平生平(并展示图片)
1904 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取名邓先圣。
1909-1918 私塾、小学、中学教育,学名邓希贤。
1919-1926 留法勤工俭学,加入旅欧共青团,转赴苏俄学习。
1927-1932 回国参与革命,在广西领导起义,转徙至江西。
1933 第一次被打倒,受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
1934-1936 随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逐渐平反。
1937-1945 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后主持八路军总部工作。
1946-1948 任中原野战军(二野)政委,刘伯承任司令员。
1949-1951 主持西南地区工作,领导进军西藏。
1952-1965 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
1966-1972 第二次被打倒,下放到江西拖拉机厂劳动。
1973-1975 复出,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
1976 第三次被打倒,撤销一切职务。1977年再次复出。
教师讲授: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必须维护,不能违反;凡是损害毛主席的言行,都必须坚决制止,不能容忍。
——华国锋在1977年1月21日的讲话提纲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生活动: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9·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发展生产力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由阶级斗争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师活动:通过图片,以时间线顺序讲述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1982·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7·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92·南方谈话 谈论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中共十四大 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7年·党的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邓小平的其他思想: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一国两制构想、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意义: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见相关链接P1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师活动:补充课外知识——江泽民的生平
生年:1926年
籍贯:江苏扬州
简介:1943年(17岁)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5年(59岁)任上海市市长,1989年(63岁)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任期:1993年-2003年
学生阅读并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7页阅读与思考,说说世纪之交为什么要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回答:国内外形势。(1989·东欧剧变、1989·亚太经合、1989·示威法、1990·开发浦东、1991·苏联解体、1991·海湾战争、1992·市场经济、1993·欧盟建立、1994·北美自贸、1997·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2001·中国入世、2001·申奥成功、2001·911事件。)
教师讲解:三个代表的含义及作用、地位
含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用: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武器,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科学发展观
教师活动:补充课外资料——胡锦涛的生平
生年:1942年
籍贯:安徽绩溪
简介:1964年(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84年(42岁)任共青团第一书记,1988年(46岁)任西藏党委书记,2002年(60岁)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任期:2003年-2013年
学生活动:阅读相关链接,找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教师活动:讲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学生思考: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
教师活动:讲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思考:国家的哪些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
脱贫攻坚、免学费政策、大学生就业岗位、移动流量提速降费、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乡村振兴、部分产品进口关税下调、提高个税起征点、扩大跨省异地就医。
教师活动: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影响(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框题总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作业布置】
1.完成第二课启思导行;
2.预习第三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