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 2 课第一框教案
课题 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出版社)
教学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理解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重大意义; 了解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认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2.理解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意义,感受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教学重难点 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学情分析 中职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本课有关史实,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对改革开放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方面的生活 对比经验, 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生活没有直接生活体验, 对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 国命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一伟大意义,对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的宏观步骤难以把握。此情形之下教授本框内容,可充分运用视频、图片等信息 化资料,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意义的认同以及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 解认识。
教学方法 教法:议题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调查法
教学资源 1.文本资源:党史资料——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过程,党的十二大、十三大 报告相关内容 2.视频资源:《年夜饭的变迁》《国家记忆: 小岗人家四十年》《春天的故 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总议题: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课前 预学 【回归生活 调研先行】 【发布任务, 热身导学】 (1)以小组为单位,以“年夜饭的变迁” 为题, 为纪念改革开放纪录片完成脚本设计的 素材准备工作。(必做:学业质量水平一) (2)阅读党史文献中关于四项基本原则提 出的过程, 梳理关键信息,绘制时光轴。(必 做:学业质量水平二) (3)围绕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001 年 中国加入 WTO 等主题搜集我国持续推进改革开 放的故事。(必做:学业质量水平一)制作演 示文稿在课上分享讲述故事。(选做:学业质 量水平二) 1. 学 生 通 过 调 研 “年夜饭的变迁”,直 观感受改革开放为我国 带来的巨大变化,为本 课学习打下基础。 2. 通过阅读党史文 献,了解四项基本原则 的提出背景。 3. 通过搜集和讲述 故事,感受我国持续推 进改革开 放 的重大意 义。
课中 研学 子议题 1 :时代出卷,路在何方?( 25 分钟)
【创境激趣 导出新知】 1. 改 革 开放的开启 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 【情境创设】 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的“年夜饭的变迁” 纪录片素材。观看视频《年夜饭的变迁》。 【问题引思】 结合课前搜集到的“年夜饭的变迁”素材 和教材第 12 页的“阅读与思考”材料,说说改 通过参观“伟大的 变革——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型展览”网上 展厅中“历史巨变”展 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总结并分享改革开放带
路的开创 (1 )实 行改革开放 的历史性决 策 革开放带来了哪些变化。 【任务驱动】 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 年大型展览”网上展厅中“历史巨变”展区,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单元,从不同 的角度总结并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感受 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议题描述】 结合材料, 思考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问题解析】 第 12 页“阅读与思考”栏目、第 2 课课导 语、第 2 课第 1 框第 1 目第二段正文给出了关 于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部分提示。可引导 学生从两个角度思考: 一是结合材料和生活实 际,思考改革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尤 其是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带来的积极变 化。二是从宏观的角度思考改革开放使我国实 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 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 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体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 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总结建构】 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 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时期。 【小组研学】 播放视频《国家记忆》纪录片《小岗人家 四十年》第一集《一声惊雷》片段。 展示材料: 1978 年, 安徽发生百年罕见的 特大旱灾。那时的凤阳县小岗村, 是出了名的 “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 生活 靠救济。“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 粮。 一日三餐喝稀汤, 正月出门去逃荒”,条 件十分艰苦。 任务: 1.根据视频和材料中改革开放前小岗村的情 况,谈一谈改革开放之前的小岗村面临哪些困 境和问题。(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思想、 人民生活等方面分析) 2.结合课前阅读党史中关于四项基本原则提 出的过程等相关历史知识,思考: 面对这些困 境和问题,国家应该怎么办? 组内商议,小组代表分享议学成果。 【总结建构】 1979 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来的变化,感受改革开 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小岗村的真实故 事出发,引导学生回顾 改革开放的历程,了解 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 放的伟大实践,感悟并 阐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 义。 启发讲授,认同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 性。
(2 )改 革开放的主 要历史进程 (3 )提 出“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 重大崭新命 题 (4 )社 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 路线 发表讲话指出,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社会 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后表述改为人 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 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议学任务】 2016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 村 18 户农民发起大包干签字的“当年农家”院 落,看当年的茅草屋, 了解当年农户们商量搞 大包干在这里签字的场景,称赞小岗村当年的 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 叮嘱要好好 记住这段历史。 1.说一说: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什么? 2.播放视频: 《春天的故事》,展示我国对 外开放的简要历程。结合小岗村改革发展的历 程和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以中国地图为载体,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标出不同时期设置经济特 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 区、开放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等地点或区 域,理解我国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 3.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梳理党的历次中央会 议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并说明改 革开放发展进程的特点。 组内合作,小组代表展示议学成果。 画出改革开放的历程, 标注出关键时期的 主要做法。 【知识讲解】 我国改革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率先突破, 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全面 铺开。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党还领导人 民进行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 革,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对外开放也逐步 展开, 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发开放上海 浦东到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 对外开放,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推 动力。 【总结建构】 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站在时间 的长轴上回望过去,一些重要历史时刻因其影 响深远而被永远铭记。伟大转折之所以伟大, 就在于它打破了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廓清了 长期困扰人们的思想迷雾,开创了充满生机活 力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广阔道路。以邓小平同 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洞察历史和 把握时代的远见卓识, 把“社会主义”和“中 国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合作探讨】 教师提供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相关内 容。学生合作探讨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借助中国地图,学 生在地图上标出不同时 期设置经济特区、开放 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 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 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等 地点或区域,理解我国 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过 程。 结合史实,总结经 验。通过回顾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和 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总 结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 义建设中形成的经验和
会主义”这一重大崭新命题的意义,并理解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说明确定我国正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的意义。 材料一: 1982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响 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 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重大崭新命题的提出,回答了进入改 革开放新时期后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一全党和全 国人民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 成为指引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材料二: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 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 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实 践证明,这条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人民的幸福线。 【总结建构】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 前提是 准确把握了历史方位, 并准确标定了时代坐 标。我们党在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基 础上, 对我国所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判断,社 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国处 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坐标基点、发展原 点,党的所有路线方针政策都立足于此来制定 和推进。 教训,帮助学生认识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成为党制定正确方针政 策的基本依据,为坚持 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 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子议题 2 :赶考路上,何以致远?( 20 分钟)
【探究学习 建构新知】 2. 改 革 开放的持续 推进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发 展 (1 )持 续推进改革 开放。 【数说发展】 展示 1978 年到 201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等各项指标数据变化的图片。 【合作探究】 1.读图分析, 解读信息。学生分小组分析图 中数据信息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图中标题、数 据走向、关键年份等信息,分析产生数据变化 的原因。 2.小组交流:自己的家乡是否有类似的变 化? 3.根据数据分析,并结合家乡的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 善的意义。 【问题解析】 问题: 结合材料和生活经验, 说说为什么 要持续推进改革开放。 该问题指向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意义与成 就。可参考第 2 课第一框第二目第一段和第三 根据数据分析,并 结合家乡的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对 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 善的意义,帮助学生理 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 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 招。
(2 )进 一步加大对 内改革和对 外 开 放 力 度。 (3 )改 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取得 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就。 段,并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及本目“相关链接” 中的素材综合作答。第一,根据国际国内形势 发展变化, 从我国发展新要求出发,持续推进 改革开放, 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 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第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总结建构】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尽管社会主义在 世界范围内的实践陷入低潮, 但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民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持续推进改革开放。 【故事分享】 学生分小组分享课前收集的我国持续推进 改革开放的故事。(分享主题: 1992 年邓小平 发表南方谈话、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等) 【总结建构】 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从理论上 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 大问题。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 度、分配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着力保 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对外开放被 确立为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更加充分地利 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经过持续努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 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 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 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 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 飞跃,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课后 践学 【知识拓展 素养提升】 【布置作业 分层检测】 1.布置基础作业:课后练习 2.布置拓展作业:制作调研报告。采访家里 的长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衣、食、住、用、 行情况,记录家庭成员的生活变迁的具体情 况,完成教材第 15 页的表格;结合所学知识以 及访谈内容,通过分享故事、讲述变迁, 感受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 发展变化。 分层次作业,评价 学生知识运用水平和素 养提升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