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 课第一框教案课题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数 1 课时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 基础模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出 版社)教学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各种探索;理解并认同中国 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懂得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对于民族复兴和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意义,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 史和人民的选择,拥护党的领导。教学重难点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各种探索未能改变中国人民悲惨命运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 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重大意义。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我国近代历史、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俄 国十月革命已经有初步了解,知道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人民处境悲惨,但对近代中 国历史任务的认识不清晰,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还缺乏清晰的认 知;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惑可能在于:为什么当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方 案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挽救中国命运的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最薄弱的无产阶级?一 个当时看似“弱小”的党为什么能在动荡的时代中有“大作为”?学习本框, 有助 于引导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新 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拥护党的领导。教学方法 教法:议题式教学法学法:合作探究、社会实践教学资源 1.文本资源: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视频资源:纪录片《筑梦路上》第一集《群英寻路》、时政微视频《大党》 专辑《浴血奋斗 百折不挠》、纪录片《复兴之路》等 3.场馆资源:中共一大会址(数字纪念馆)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虚拟展 厅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 预学 【回望走过 的路】 【发布任务, 热身导学】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数字纪念馆或国家博物馆《复兴 之路》虚拟展厅第一至三部分,做好记录,填写表格。 回顾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 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 民幸福的光辉历程。思考中国人民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 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引导学生通 过课前参观获得 感性体验,为本 框题学习做好铺 垫。课中 研学 议题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各种探索,为何未能改变悲惨的命运?( 20 分钟)导入 (1 )如 何理解近代 中国的社会 性质、主要 矛盾与历史 【情境 1 】 1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 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 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 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卡尔·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2.14 世纪至 20 世纪初,中国与西方发生的大事件。 通 过 对 比 14 世纪至 20 世 纪初中国与西方 发生的大事件, 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知识,从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任务? 【探究 1 】 这样一个帝国为什么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 中被打垮? 【总结建构】 历史和现实国情决定了历史发展。文艺复兴等促进 了西方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放了生产力。而中国封建生 产关系封闭落后,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政 策。两条线,一个开放,一个保守。西方有新思想、新 制度、新工具,这三个构成它的活力。而明朝丧失活力 的重要原因就是思想和工具的落后、制度的保守。这就 是新与旧,时代浪潮中的对冲与博弈。 的角度, 结合历 史知识分析近代 中国走向衰落的 趋势与原因。【情境 2 】 教材第 2 页“阅读与思考”和历史漫画《时局图》 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中国在近代被世界快速 发展的浪潮甩在了后面。 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 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 年,英国迫 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要求割让香港岛、赔偿 2100 万银元,开 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还 攫取了片面协定关税的特权,使中国不能根据国家需要 自己调整税率,只能作为西方殖民者倾销商品和掠夺原 料的海外市场。此后, 西方列强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 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探究 2 】 结合教材第 2 页“阅读与思考”,分析:西方列强 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总结建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 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 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随着社会 主要矛盾的转化,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中国经济社会的落后 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成为中国人民所面临 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任务中,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 提,只有先完成前一个任务,然后才能解决后一个问 题。 引导学生认 识自鸦片战争以 后,中国逐步成 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陷入内 忧外患的黑暗境 地的历史。为进 一步探究开辟新 民主主义革命道 路做铺垫,引导 学生认识近代中 国的历史任务。(2 )近 代中国探索 复兴之路为 何需要新的 革命方向? 【情境 3 】 1.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 在救亡图存的道 路上一次次抗争、 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 不息的顽强意志。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 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1840 年到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 危亡所做的探索(学生学习材料) 【探究 3 】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小组讨论: 1840 年 至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哪些 探索?提出了哪些主张?结果如何? 2.为什么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通过讨论, 分析近代中国各 阶级所进行的探 索和尝试,帮助 学生更为清晰地 认识到各阶级最 终失败的最重要 的原因在于各阶 级自身的 局限 性,明确近代中 国处于半殖民半 封建社会,资本 主义道路在中国【总结建构】 1.太平天国运动, 幻想建立封建帝制,由广大人民 利益的代表者向封建统治者方向转化,导致运动失败; 农民阶级有其局限性, 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洋务运 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 度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革,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也 是封建传统思想的捍卫者,最终失败。戊戌变法,资产 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 帝和极少数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 想,也失败了。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纲领,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口号, 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 和政体,另外还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敢依 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没有动员他们, 所以根基 薄弱,最终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内部条件不具备、外部环境不允许。近代中国的 国情决定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 道路行不通。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 个结论: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 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迫切需要开辟一条新的道 路。 行不通。近代中 国复杂的阶级关 系、社会矛盾以 及民族利益规定 着中国人民历史 选择的方向。议题二: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25 分钟)(1 )马 克思主义是 如何在中国 迅速而广泛 地传播,为 中国无产阶 级政党的创 建准备了怎 样的条件? 【情境 4 】 十月革命爆发后第三天,上海《民国日报》就以 《突如其来的俄国大政变》对其加以介绍。之后,《时 报》《申报》《晨钟报》《太平洋》《劳动》《东方杂 志》等纷纷对十月革命过程、劳工政权、反地主反资本 主义基本方针及和平友好外交政策等进行报道。 ——资料来源“中共一大纪念馆” 【探究 4 】 为什么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产生了 如此强烈的反响? 【总结建构】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为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 国问题的出路。 通过上个议 题的学习,学生 已经知道旧路在 中国行不通。通 过此探究承上启 下,从阶级分析 和道路选择的角 度,将俄国十月 革命的道路与近 代中国的国情进 行关联, 引出新 路的讨论。(2 )中 国共产党是 如何应运而 生的? 【情境 5 】 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2.五四运动的爆发。 3.《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节选) 【探究 5 】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运而生的? 【总结建构】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 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 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 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 的基本的根据。 1921 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 通过结合学 生课前社会实践 活动的反馈以及 毛泽东对中国社 会各阶级 的分 析,使学生明晰 中国的国情是什 么,中国共产党 是如何应运而生 的。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中国工人 运动的发展是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 国的广泛传播是党产生的思想基础。二者通过五四运动 结合起来, 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党的产生必须具备阶级 基础与思想基础这样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3 )中 国共产党为 什么能领导 人民取得新 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 【情境 6 】 1.视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28 年的浴血奋 斗历程 2.文本: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记 3.教材第 4 页“阅读与思考”材料 【探究 6 】 1.在学习单或时间轴上记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 程。 2.结合学习资料讨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人 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总结建构】 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 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 向和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 向胜利的道路,并把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 不可战胜的力量。 拥有革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坚持正确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坚持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 设 …… 通过对新民 主主义革命历程 的回顾与具体分 析,理解新民主 主义革命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与中 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过程, 深刻体会没有共 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坚定拥护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 信念。(4 )如 何理解中华 人民共和国 成立的重大 意义? 【情境 7 】 视频:《开国大典》 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总结建构】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 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 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 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 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 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 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 利。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 政治格局,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 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对 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充分认识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的伟大意义, 坚定拥护党的领 导的信念。课后 践学 【查找革命 纪念地】 查找革命纪念地, 了解纪念地的革命故事以及对个 人成长的启示。 通过“启思 导行”活动,加 深学生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历程的 认识,坚定拥护 党的领导 的信 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