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探索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本中的第一课,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而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中国历史中近代史和现代史的部分,加之现在互联网知识的便捷高效传播,使得学生对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我国当代的基本国情与基本制度也有着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缺乏系统的整合,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看问题往往浅层化、碎片化,还很难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明确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历史规律,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程;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难点:理解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的原因。
教学方法、手段
1.讲授法;2.自主学习法;3.演示法;4.合作学习法。
作业
1.画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时间轴,并标注出重要历史事件和关键信息;
2.观看视频《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撰写观后感。
教学反思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思维导图导入新课 老师简单介绍思维导图内容,引出问题:“内忧外患谋出路,路在何方?”“另辟新路——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路就在这里!” 二、讲授新课 展示本课内容,了解本课子目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新的革命方向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PPT展示: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图片和时间轴 内忧:腐朽的官僚政治局面,加上清末频发天灾,日益加重的土地兼并,加剧了阶级之间的矛盾。内有接踵而来的农民革命风暴,如滚滚震雷,冲击着封建清王朝的统治,使清政府的统治变得摇摇欲坠,然而清王朝依然以养痈贻患为守章,以缄默固宠为保明哲。 外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进入近代中国,一方面封建统治的愈加腐朽,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疯狂掠夺,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内忧外患,中华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知识点补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 探究分享:近代中国怎样“救”? 教师总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道路都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蹊径。 PS:分析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资产阶级自身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发动广大群众”。 过渡:中国需要更先进的理论和更先进的社会力量来指导社会革命,这个力量是什么? PPT展示材料,播放视频《建党伟业》片段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观点,明确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迷茫的中国人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爆发了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就在这样的的“大势”下应运而生了。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2.正确的革命道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探究活动: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纲领的对比 过渡:中国共产党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分析,认识到中国革命需要分两步走,接下来我们将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一起来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引领中国走赢革命的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PPT展示时间轴、图片、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历时28年的浴血奋战,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1.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PPT展示材料:新中国成立初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中国经过近代百年的璀璨,留下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新政府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同学们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巩固政权的措施(请同学分享,可以是政策,故事等),老师点评并总结。 老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所进行的工作及其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力的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能够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的。广大劳动人民真诚的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一些曾经对新中国新政权新道路抱有某种疑惑观望态度的人开始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是一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这些成就的取得,为领导人民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改变了原来的认识,及时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PPT展示:过渡时期总路线 展示视频:《三大改造》 教师总结: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合作探究:面对国内国际形势,如何使当时的中国变得更富,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好? PPT展示材料:中共八大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PPT展示: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成就 老师总结: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三)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学生任务:完成课本P8页“阅读与思考” 教师点播:列举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向苏联学习,开展大规模城市工人运动,但大部分是失败的,直到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PPT展示材料: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PPT展示材料: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两次结合 第一次结合 第二次结合 老师总结: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PPT展示:毛泽东思想相关内容 PPT展示: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教师总结:毛泽东思想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三、本课总结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学习本节课所注意事项。 让同学带问题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同学们对本课内容有初步了解。 老师: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 近代中国面对的内忧外患有哪些? 学生:回答。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内容,使学生直观认识了解到近代中国人民面对的黑暗现实。 老师: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 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哪些仁人志士代表哪些阶级做了救亡图存的尝试和探索? 2.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和自己的悲惨命运,说明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加深对本课重点内容的印象。 老师: 提问并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分享观点 学生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和胜利标志,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老师: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 新中国的成立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革命已经结束了,为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是以什么形式进行改造的? ” 学生:根据课本结合视频概括分析回答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合作,讨论时间3分钟,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发言。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同学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 老师: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 列举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那些成就。 学生:回答 同学们举例说明为什么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老师: 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 1.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内容。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3.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