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资源简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探究亲子矛盾,了解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坚定唯物辩证法立场;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科学精神: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公共参与: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学会正确认识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但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本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内容属于方法论要求,且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须设置真实情境,结合实际生活,启发学生思考,以帮助学生理解。
教法学法 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
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难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相爱相杀”视频,抛出问题 观看视频并思考 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总议题:探究亲子冲突,学习对立统一 议题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议题情境一】:父母的作息VS我的作息 假期到来,很多年轻人开始有更多的时间与父母相处,但却在相处过程中迸发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很多人回到家后,立马放飞自我,一觉睡到下午一两点都是常有的事,被父母吐槽“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很多B站博主也不外如是,为避免矛盾,他们发起了“挑战父母作息”这一任务…… 议学任务一:你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还有哪些矛盾?我们应该如何化解这些矛盾? 议学小结:1.矛盾的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1)不能将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对立关系和统一关系是不可分割的。(2)哲学矛盾≠逻辑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注意: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物理运动中的阴电与阳电,化学运动中的分解与化合,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人民内部不同利益和意见的分歧,思想领域张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对立等等,都是矛盾斗争性的不同形式。 议学任务二:虽说与父母是”相爱相杀“,但是“相杀”似乎变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相较于其他人来说,我们为什么更多地与他们发生矛盾冲突呢? 议学小结: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议学任务三:亲子关系一直是千百年来不断被提起的话题。近年来有很多电影电视作品以家庭为背景展开,引起热议。在这个暑期,央视纪录频道即将推出7集《你听见了吗》,聚焦中国式亲子关系。请同学们探究推出这部纪录片的目的和原因。 议学小结: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议题小结: 议题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议题情境二】:父母眼中的工作VS我眼中的工作 材料:1月8日,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在全国各考点举行。此次国考计划招录3.71万人,比2022年增长近6000人,增幅达18.75%。共有259.77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报名人数又一次刷新了纪录,达到了近十年之最。报名人数最多的职位为青海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三),此职位仅招录1人,竞争比超过5800:1。 议学任务一:关于找工作,两代人想法不同,标准也不同。交流讨论你和父母的想法分别是什么?通过视频,请同学们分析矛盾问题的精髓。 议学小结:1.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父母”,都有关于工作的矛盾。 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每个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关于找工作的想法和冲突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举例: 很多家庭都有关于找工作的矛盾(普遍性),但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想法也不一样(特殊性),但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还有关于学业、结婚、生子、养老等其他问题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工作问题又转化为特殊矛盾。 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议题小结: 议题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议题情境三】:“为了你,我拼了” 《学爸》以“幼升小”的父子矛盾作为切入点,聚焦“内卷与躺平”“焦虑与和解”等当下最具热度的现实议题,通过雷大力和雷小米父子为代表的几组家庭,展现出典型的中国家庭面貌,探讨了现代社会的亲情关系与个体成长的同时,也在现实基调的外壳下包裹了治愈与和解的内核,试图在困境中找寻答案,传递治愈能量,给予观众情绪松绑。 议学任务一:预告中的“为了你,我拼了”和孩子的出逃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了什么?,请分析“为了你我拼了”这句话背后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议学小结: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只有一个)②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可能有多个)③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论);②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两点论);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不分主次的“均衡论”和只抓重点而不顾其他的“一点论”。 议学任务二:从视频的后半部分你能看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议学小结: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二者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处被支配地位的矛盾方面。 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二者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所以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议学小结: 议学任务三:《学爸》中的妈妈花两年时间研究学区房政策,宁愿卖房子、借钱也买学区房。关于学区房的问题,到底要不要买呢?你怎么看? 议学小结:3.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重要性: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因为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我们认识矛盾的目的是正确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只有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玩成议学任务一 结合议题情境一,完成议学任务二、三 回顾复习,建构知识框架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完成议学任务一 分析例子,贯通理解 根据方法论,思考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运用 观看视频,完成议学任务 结合视频后半部分,完成议学任务二 建构知识框架 结合视频,完成议学任务三 设置真实情境,引发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生活,从切身事例中初步认识矛盾 通过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 本框内容较多,逐个议题进行总结,便于学生梳理和记忆知识 通过“找工作”这个真实的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享交流彼此看法,在交流过程中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和辩证性辩证关系原理较难,通过举例辅助学生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回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并深入理解方法论。 以电影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该现象背后的哲学依据,加深课本内容印象 以知识树呈现知识,方便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笔记 加深理解
作业设计 实践性作业:观看央视纪录片《你听见了吗》,学会直面亲子冲突,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和解决矛盾,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